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心理学的复杂性(情感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心理学的复杂性(情感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心理学的复杂性(情感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

@刘柯

邀请。在我关注的社会事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大概有这两件:

1. 川普当选,英国脱欧,民调为何总犯错?

如果要评选本年度十大黑天鹅事件,川普当选和英国脱欧一定榜上有名。不仅仅是它们超出了「正常的逻辑」,而且在发生之前,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都没能预测到这一结果。

为什么民调似乎在反映民意,却与真正的民意渐行渐远?

民意调查不可能覆盖所有民众,因此必须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群体开展调查。在统计学意义上,全体民众就是总体,被调查的这部分人就是样本。从群众中选择调查谁,这一过程就是抽样。显然地,民意调查就是在抽样的过程中栽了跟头。

以美国大选为例。从1948到2012,民调一直能成功预测谁将入主白宫,但翻船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

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文学文摘》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时任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寄出1000万份邮寄问卷,最后回收大约240万份。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而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

240万份的大数据为什么代表不了民意?问题就出在抽样方法上。工作人员为了省事,采取了方便抽样的方法,这至少存在3个问题:

这1000万份问卷是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寄出的,而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因此问卷很难反映劳苦大众的声音;

有多达760万份问卷被遗漏了,回收的数据不到三成,这样的数据真的有可信度吗?

收回的240万份问卷,都是「自愿回复」的。会不会是因为兰顿的执政理念有利于自己,他们才这么积极?

同时期的盖洛普公司由于采用了更加准确的

分层抽样

,民调的准确度显著提升,用了仅仅5万份问卷就准确地预测了大选结果。之后数十年也一直如此。

盖洛普公司的面访员被给定一定数量的受访者,其中如住所、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兵役状态、是否属于工会等,各类都有一定配额,与《文学文摘》所使用的方法相比,配额抽样已经有将样本选择的偏误控制住了,预测的品质自然会比较好。

这一套值得信赖的民调体系良好地运转了60多年,为什么今年它又失灵了呢?事后的复盘认为,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抽样方法上。大选民调的主要手段是电话调查,这在2000年前后的美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时的固话装机率在90%以上,通过电话可以联系到几乎所有美国人;但是2013年的调查显示,已经有高达40%的家庭不再使用固定电话了,这部分人就很难被调查到。

也就是说,分层抽样的依据,也是要因时而变的。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此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这次大选中,希拉里声势浩大,拥趸甚众。当周围的人都在支持希拉里,哪怕是川普的支持者,要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也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到了选票说话的时候,沉默的大多数就都站了出来。

2.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背后的社会传播问题

11月底,《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在转发时有的人还会配上了这样一段话:

紧接着,剧情出现了反转的迹象。先是上图中提到的「机构」其实是做新媒体广告的,然后又发现罗尔名下有几套房;之后的消息更是说罗尔抛弃前妻,新房刚刚装修好就带女儿入住,这才导致她得了白血病……

复盘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这篇文章为什么传播地如此迅速?罗尔被起底后,为什么迅速流出各种传言?

看完《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你的印象是什么?

——孩子重病,每天需要大量医药费,爸爸心急如焚。医院在哪,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况,哪怕和医生打交道的细节,文章里面统统没有提及。看起来好像没有实打实的证据,是真是假都不知道,为何依旧转发如潮?

心理学家理查德 · 佩蒂和约翰 · 卡西普奥认为,人们在被说服时存在着两种基本的路径——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其中,中心路径是指在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而边缘路径是指依据简单的、不太相关的线索作出决定。《罗》文中罗父的悲痛、忧虑与坚强,通过边缘路径说服了我们,即使没有实际的证据,我们也倾向于相信他。而「转发捐一元」的方式让我们认为动动手指就能送出实际的帮助,这就属于中心路径。两种方式的结合让它爆火。

仔细想想,《致 *** 》、《致low逼》不也是这种套路吗。

而对罗尔的质疑,爆料越来越猛:

在此并不讨论这些爆料的真假,只是想说一个现象:每当负面新闻传出,总会有一些小道消息迅速流传。

奥尔波特在他所著的《谣言心理学》中认为,谣言可以概括为「一种完全的主观情感的投射」,其强度=谣言的重要性*谣言的含糊性。负面新闻发生之后,人们的主观情感自然也是负面的,此时一些消息围绕「小三上位」、「装修致病」简单地说几句,就容易使人相信,并扩散开来。

(此处仅作为示例说明,不讨论爆料的真假。)

不管大人做错了什么,孩子总是无辜的。祝罗一笑小朋友早日康复。

看到新闻,罗一笑去世了。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

延伸阅读:2016年我写的几个社会事件相关的回答。

还记得微博爆红的小测试吗?

怎么看待「我今天吃药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这个小测试?在试图把柳岩扔下水的瞬间,包贝尔在想什么?如何评价包贝尔婚礼上闹伴娘即试图把柳岩扔到水里的行为?

「98分小孩」为何惨遭打脸?

如何评价 2016 年全国一卷高考漫画作文题(耳光与亲吻)?

里约奥运女子三米板决赛赛后,中国跳水运动员秦凯向刚刚获得银牌的何姿求婚: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无差别地理解「爱情」,并为之感动?

王健林与他的「小目标」:如何评价王健林「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刷爆朋友圈?

更多心理学的复杂性(情感是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