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琼花与玉蕊(琼花摇蕊多零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琼花与玉蕊(琼花摇蕊多零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琼花与玉蕊(琼花摇蕊多零落)

本期主题:《红色娘子军》

1961年,电影公映,摘得首届电影“百花奖”四项大奖。1964年,芭蕾舞剧首演,成为中国芭蕾舞史上傲人的里程碑式作品。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海南岛,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的丫鬟吴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

编者按:

西方歌剧、芭蕾舞剧对于中国可以说是“外来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题材和内容的拓展、民族化和群众化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20世纪60年代初期,涌现出许多能够代表中国风范的优秀作品,如歌剧《洪湖赤卫队》《红珊瑚》《刘三姐》《江姐》《阿依古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其中,《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是跨越多个艺术门类的一颗璀璨明珠。海南岛革命女性可歌可泣的传奇,为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不竭灵感。作为电影,作为芭蕾舞剧,作为琼剧、京剧、昆剧等戏曲,它都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而那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观众。

琼花开遍泱泱中华 红色气韵壮美无瑕

作者:朱冬生( *** 出版社原社长)

2021年6月5日,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保留剧目《红色娘子军》在“娘子军”的故里海南上演,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也是新一代的又一位年轻“琼花”扮演者的首秀——此前,“琼花”接力棒已传递五代。

让我们将时光倒退将近一甲子。“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20世纪60年代初,在学校,在营区,在工厂,在打谷场,在《红色娘子军》电影放映之前,优美动听的《娘子军连连歌》往往已经在广播里响起。这部优秀的电影,这首红色的歌曲激励万千民众,永远不要忘记血与火的青春年华。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随后诞生。随着音乐响起,一个特殊的红军连队成立,万泉河畔一群姑娘和红军女战士一起跳起优美的斗笠舞,美妙的艺术和昂扬的 *** 交相辉映。

从报告文学、电影、芭蕾舞剧到琼剧、京剧、昆曲、歌剧、连环画、电视剧……红色娘子军,这是一个用红色基因传承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在舞台上长演不衰。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资料图片

“红色娘子军”雕塑。资料图片

6月5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上演。资料图片

*** 琼崖根据地的女兵。资料图片

1、万泉河畔女战士的传奇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诞生于海南岛。

1931年5月,万泉河畔一个椰林环抱的小山村里,一百多位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农村穷苦女孩子,在 *** 琼崖特委领导下,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勇敢地拿起了枪。她们出色地完成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这个队伍尽管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

20多年后,纪念中国人民 *** 建军30周年之际,这段红色传奇被人们重新发掘。1956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出版一部反映我军30年革命斗争史的回忆录文集。随即, *** 总政治部成立了“30年征文编辑部”,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军应征稿件就达3万余篇。其中,就有以女兵连连长、老红军冯增敏为第一人称的回忆文章《红色娘子军》。在这篇文章里,当年女兵连英勇战斗的情节,惊心动魄:

那日,“娘子军连”和3团的一个连、几百名苏区群众担着木柴、稻草、火油和辣椒,直奔文市,连夜将敌人团团包围起来。那时,“娘子军连”没有炮,没有炸药,打炮楼只能靠火烧,战士们管这种战法叫“烧猪窝”。

炮楼四周都是开阔地,敌人火力封锁得很紧,必须想办法把烧炮楼的材料运上去。通过勘察地形,大家决定挖地道。进攻时,战士们把木柴、稻草通过地道运到炮楼周围,撒上辣椒,倒上火油,扔上点燃的火把。顿时,火光冲天,浓烟和着辣味直冲炮楼。不一会儿,火舌便吞卷了整个炮楼。

敌人受不了了,吱哇乱叫。有的哭喊着“我们投降,别烧了!”有的乒乒乓乓往外扔枪,抱着脑袋钻出来求饶。

1957年8月号的《 *** 文艺》,刊登了在海南军区政治部工作的年轻干事刘文韶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这篇2.5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用生动的笔触、自叙的形式,叙述了“娘子军连”战士的诞生和战斗历程,分7个章节,分别为:走进红军的行列,初战的声威,火烧“团猪”窝,一支活跃的宣传队,保卫特委、保卫苏维埃,森林长征七昼夜,永不熄灭的火花。作品中,如此描述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十个革命的英雄女儿,安详地躺在被炮火犁过的土地上,周围是被摔断和砸碎了的枪,好几个人还紧握着枪把和拳头。神 *** 大娥的上衣完全被血染红了,梁班长的衣服被撕得稀烂……”

在1959年1月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娘子军》单行本而写的再版后记中,刘文韶写道:“这本小册子是根据当年的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同志、排长庞学莲同志及当年的妇女干部陈恒如、张玉香和娘子军活动地区的革命老人口述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的。”“为了结构的集中和叙述的方便,为了读起来感到亲切,便以连长这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中心,将娘子军的活动串联起来,并且采用了自叙的形式。”

多年后,刘文韶曾撰文回忆自己当年的采访、创作始末,他因一本关于琼崖纵队战史的油印小册子上一句简单描述而开始了对这段历史的寻访,并解释了“红色娘子军”这个命名的用意:“红色寓意着革命,文章主题表现的是在中国 *** 的领导下,中国妇女的觉醒和中国工农红军中女兵的飒爽英姿。”

2、“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但不能拍成传记片”

海南岛英雄女性群体的故事,为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灵感。

1961年7月1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红色娘子军》全国首映,该剧由谢晋导演、 *** 作家梁信编剧,主要演员有祝希娟、王心刚、陈强、向梅、杨梦昶等。此前,梁信的电影文学剧本已在《上海文学》连载。剧本最初的名字叫《琼岛英雄花》。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万泉河畔,丫鬟吴琼花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剥削与迫害,在假扮侨商的红军干部、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帮助下参加革命,在革命队伍里不断成长进步,最终洪常青英勇牺牲,吴琼花继任他的事业,解放椰林寨,惩处南霸天,带领娘子军踏上新的征程。

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的作者刘文韶(左)与当年娘子军战士冯增敏。资料图片

一九五九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娘子军》单行本。资料图片

“这是一个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但不能拍成一部革命历史传记片。”以这样的艺术追求,谢晋在电影中,调集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尤其是使用大量特写镜头来表达人物内在的 *** ,体现了人物的命运和成长。谢晋设想影片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浓厚的地方色彩”“浪漫主义的 *** ”“抒情的意境”“民族的形式”,“基本节奏是:强烈、深沉、昂扬、抒情。”还是上海戏剧学院学生的祝希娟,因一双“ *** 辣的眼睛”而被谢晋慧眼识中,饰演“具有奴隶命运而反抗精神强烈”“具有鲜明倔强性格”的琼花。坚毅泼辣的琼花,陈强饰演的恶毒凶残的南霸天,都成为极其生动的银幕人物形象。

曾为谢晋此前执导的电影《女篮五号》创作插曲的作曲家黄准,应邀为影片创作插曲。在剧组讨论“娘子军连歌”时,有人建议以现成的革命历史歌曲来表现历史感、厚重感,而黄准认为,革命历史歌曲虽好,却没有本剧的特点,也不能体现海南特色。她主张娘子军一定要有一首自己的连歌,并决心写出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为群众喜爱的“新的革命歌曲”。黄准数次下海南,收集海南民歌,最终,一首短促有力、浓郁深沉,既具有战斗精神又富有海南特点的旋律《娘子军连连歌》在她的笔下诞生。

影片《红色娘子军》取得了巨大成功,南国的椰岛风光、洪常青的英俊风采、吴琼花的飒爽英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娘子军连连歌》“向前进,向前进”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导演谢晋、演员祝希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1962年5月22日,首届电影“百花奖”授奖仪式举行,作为第一次全国群众性电影评奖活动,该奖评选过程中收到选票近12万张。《红色娘子军》捷报频传,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女演员奖和最佳男配角奖。时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为获奖者颁奖,并亲笔为《红色娘子军》题词:“海南岛上碧血潮声的琼花,在东风中开遍了泱泱中华。红色的气韵真正壮美无瑕,众口同声说:最佳、最佳、最佳。”

3、“在芭蕾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拿刀枪的足尖舞”

用芭蕾舞蹈的形式表现“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与周总理的关心与启示密不可分。

1963年,周总理观看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巴黎圣母院》以后,对团里领导和演员们说,你们已经演了十年西方、苏联的芭蕾舞剧了,是不是可以搞一个革命题材的剧目?周总理当时提议的题材,是巴黎公社或十月革命。

1964年1月,由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主持,首都文艺界的前辈、专家、编导、音乐、舞美、演员参加的创作座谈会召开,专门讨论如何创作出芭蕾舞剧新作品。会议讨论最热烈的是红色娘子军这个题材,认为芭蕾主要是发挥女子舞蹈特点,而红色娘子军就是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可以发挥芭蕾的长处。同时,这个题材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反复讨论,这个选题作为会议的唯一选项被确定下来。

郭沫若在首届电影“百花奖”授奖仪式上向《红色娘子军》女演员祝希娟(右)颁奖。 新华社发

红色娘子军的形象被做成了木偶、泥人、漫画和各种卡通人物画。资料图片

卢业香一岁大的曾外孙女,亲吻着她的英雄祖奶奶的照片。张杰摄

1964年2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团队成立,包括作曲家吴祖强,编导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舞美马运洪,演员白淑湘、钟润良、王国华、李新盈等。艺术家们来到海南岛深入生活,在大山深处,在原始森林,在黎族村寨,探索工农红军曾经历的那个年代,追寻革命者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信念、光荣的牺牲。他们实地采访了“娘子军”连长冯增敏以及王时香、庞学莲、黄墩英、卢业香等老战士。后来舞蹈中战士们举枪、瞄准、射击、投弹等操练的舞段,都是受老红军们的经历启发创作出来的。演军人,必须要像军人。演员们还先后在海南岛、张家口、大同和北京的部队参加军事训练,与部队的干部战士同吃同住。罗瑞卿大将、许世友上将等老革命家也参与了作品的审定修改。

“红色娘子军”的战斗生活最终被搬到了芭蕾舞台上,中国那一代芭蕾舞艺术家们,用本为西方艺术世界独有的芭蕾舞艺术演绎了中国伟大的革命英雄传奇。

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高兴地表示:我的思想比你们保守了,我原来想,芭蕾舞要马上表现中国的现代生活恐怕有困难,需要过渡一下,先演外国革命题材的剧目,没想到你们演出得这样成功。此后,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 *** 、 *** 、朱德等 *** 观看了演出,给予充分肯定。

“在芭蕾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拿刀枪的足尖舞,你们太了不起了。”这是来华访问的古巴舞蹈家阿丽西亚·阿隆索对这部舞剧的称赞。后来,有文章曾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芭蕾舞台带来的革命:在芭蕾舞台上,第一次由英姿飒爽的战士成为主角;芭蕾舞演员第一次在舞蹈中举起钢刀钢枪,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气息;而绵延的椰林、盛开着木棉花的英雄树,充满南国风情的黎族少女舞和斗笠舞,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

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红色娘子军》久演不衰,成为中国芭蕾舞史上的传奇。1993年底,重排的《红色娘子军》在上海演出,反响热烈。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在优美的旋律中,这出按1964年版本复排的芭蕾舞剧,使在场的几代人回首他们往昔的 *** ,也给昨晚观众席中为数不少的少年儿童带来一份新奇。……大幕合上,全场起立,久久不散,楼上楼下,形成一幅热烈而壮观的剧场景象。”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配歌,吴祖强作词、杜鸣心作曲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入选“百首优秀歌曲”。

《红色娘子军》也走出中国,“舞”到了世界。2003年10月,中央芭蕾舞团受邀参加法国的中国文化年演出。享誉世界的“里昂舞蹈之家”主动指定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作为演出剧目,场场观众爆满,连过道都挤满了人。2009年,《红色娘子军》登上巴黎歌剧院舞台,受到世界主流媒体和评论家高度赞扬。曾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的赵汝蘅曾说:“每个国外大团都有自己的看家戏,《红色娘子军》就是中芭的看家戏,这部戏记录着中国芭蕾舞的历史,也代表着中国芭蕾舞剧的最高艺术水平。”

《红色娘子军》还以戏曲、歌剧等其他艺术形式被搬上了舞台。早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广东省就组织演出了由吴之、杨嘉、李秉义等集体创作的琼剧《红色娘子军》。1964年,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中国京剧院四团首演由田汉改编的京剧版《红色娘子军》。1964年,上海昆剧院创排现代昆剧《琼花》。1972年,由杜近芳、冯志孝等人主演的京剧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此外,还有豫剧、汉剧等诸多戏曲版本。杜滋龄创作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

4、昔日“琼花”渐行渐远,而英雄的精神依然闪耀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来源于现实,又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升华,最终,激励万千人民,勇往直前、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信念坚定、无私奉献。这就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魅力与力量。

《娘子军连歌》曲谱。资料图片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外演出时的英文版海报。资料图片

作为“女性能顶半边天”的最形象的诠释,“红色娘子军”几个字一度成为铿锵有力地表达巾帼英雄豪情的最佳代名词。在全国的田间地头,在全国的矿区、工厂、水库大坝,曾经有无数个以“红色娘子军”为榜样的由女性群体组成的打井队、机耕队、收割队、班组、突击队,“红色娘子军”的旗帜,出现在新建的铁路和港口,出现在首都钢铁公司,出现在开滦煤矿,出现在刘家峡水库工地。在人民 *** 部队里,年轻的女战士更是以红色娘子军为榜样。无论是在高寒山区的雪地里,还是阳光强烈照射的南方部队的训练场上,女战士军事训练的一个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我们是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重温革命者的初心,引导民众,尤其是曾备受封建族权、父权、夫权压迫的女性抬起头,挺起胸,主宰自己的命运,以无与伦比的美唤醒了观众的感性、理性和灵性,并把凝聚着思考、感性和智慧源泉的艺术形式展示给观众,使他们在观看演出的同时,置身于对艺术的享受之中。

艺术无国界,艺术恒久远。一个红色的故事,演绎传承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红色经典作品好似有着推动乾坤的神力,把刻画出的英雄形象永远留给观众。而在新的世纪,这个故事仍在流传。

2005年,电视连续剧《红色娘子军》上映,该剧起用年轻演员,强调年轻人的朝气和青春之美。2014年,中央电视台马年春节联欢晚会“致青春”板块中,选用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演出片段,唤起了观众的热情与记忆。2017年6月,由中央歌剧院、海南省共同推出的民族歌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以歌剧特有的艺术形式,再次展现了红色娘子军这一题材的强大生命力和不朽魅力。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现代琼剧《红色娘子军》在海南上演。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上海昆剧院重新创排昆剧《红色娘子军》。而中央芭蕾舞团的“镇团之作”《红色娘子军》,更是舞台上的“常青树”。

2014年4月,100岁的老战士卢业香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家中去世,媒体纷纷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去世”的标题,进行报道。这又一次使人们将目光 *** 到那个英雄的群体之中。其家乡的报纸,在报道中称,“昔日的‘琼花’们渐行渐远,但‘琼花’的精神依然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光芒闪耀。”“革命时期,她们撑起了琼崖革命斗争的半边天,用自己的双手与鲜血换来自由解放。她们激励人们乐观向上、奋起反抗、艰苦奋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尽管我们在物质生活上已富足,但是红色娘子军精神同样能够激励我们去奋斗,增强为社会进步服务的信念。”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更多琼花与玉蕊(琼花摇蕊多零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