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死亡空间地球(死亡空间1摧毁小行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死亡空间地球(死亡空间1摧毁小行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死亡空间地球(死亡空间1摧毁小行星)

此文章修改自本人视频【死亡空间设定详解#02】科技篇 - 行星裂解技术, 超光速旅行的文字稿。

文章内容如有错误,敬请指摘。

导言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死亡空间》的世界里也同样是一条真理。从跨越无数星辰的超光速旅行再到能够将整颗行星拆分采矿的行星裂解,这一切人类所作出的壮举背后都有着相应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对于科幻粉丝们来说,一个科幻作品内的各种软硬科幻设定所带来的吸引力并不亚于跌宕起伏的剧情故事。所以这期视频,我们将一起了解《死亡空间》世界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的三项技术:“震荡点”超光速旅行技术,引力场操纵技术以及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行星裂解技术。

“震荡点”超光速旅行技术

既然《死亡空间》是发生在太空背景下的故事,那么人类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如何在太空中“迈开腿”的问题。从古至今的科幻作品中从来不缺五花八门的超光速旅行技术,从亚空间航行到超空间旅行,从虫洞穿梭再到曲速飞行。而《死亡空间》的超光速技术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震荡点驱动器(ShockPoint Drive)”[1]。外传动画《死亡空间:余波》中曾提到过“震荡点驱动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死亡空间1》开场的载入动画-震荡点引擎超光速飞行(1)《死亡空间1》开场的载入动画-震荡点引擎超光速飞行(2)

从《死亡空间1》开场的载入动画中可以看出,当飞船利用震荡点驱动器旅行时飞船前方的时空似乎会发生收缩,这让震荡点驱动器所利用的技术理论看起来与阿库别瑞度规[2]十分相似,因此也可以说震荡点驱动器是曲速引擎的一种。当利用震荡点驱动器超光速旅行时,飞船会在一种名为“震荡空间(Shockspace)”的扭曲时空中航行。在这个过程中,飞船本身会被一种特殊的场所包裹以避免自身也被震荡空间所扭曲,这种场的概念类似其他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曲速泡”。在《死亡空间3》中,玩家可以在震荡空间里观察到蓝移与红移的现象。为了不迷失在扭曲的震荡空间,舰船在航行时需要利用位于目的地的震荡信标(Shockbeacon)来进行导航。而震荡信标常常被安装在专用于星际导航的“震荡点设施(ShockPoint Facility)”中。

值得一提的是,外传漫画《死亡空间:回收》中还出现了一种名为“震荡环(ShockRing)”的巨大环状震荡点驱动器辅助设备,用于在接受了专门的解锁代码“震荡门钥(Shock-Gate)”之后帮助船只更好地进行震荡空间航行。在被激活后,震荡环会制造出一个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以供船只进入通往目的地的震荡空间。尽管漫画中提到这种设备的使用十分普遍,但“震荡环”这个概念却从未出现在正传游戏中。

漫画《死亡空间:回收》中的“震荡环(ShockRing)”

在航行术语里,进入震荡空间的操作被称为“震入(Shock In)”,而退出震荡空间的操作则被称为“震出(Shock Out)”或“除震(De-Shock)”。

根据游戏内的历史记载,震荡点驱动器由来自地球东北亚地区[3]的天体物理学家,石村秀树[4]- Ishimura Hideki与25世纪上叶所发明。为了纪念这名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和谐矿业公司[5],即C.E.C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自己旗下的第一艘,也是最庞大的一艘行星裂解级采矿船——即石村号(USG Ishimura)。

石村号行星裂解级采矿船舰徽,徽章中所绘制的飞船即为石村号和谐矿业公司 - C.E.C

同时,石村号也是第一艘搭载了震荡点驱动器的大型船只,此前的震荡点驱动器只能够使小型的飞船进入震荡空间航行。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超光速旅行技术也被进行过后续的升级与改进;除了能够使更大的船只进入震荡空间航行外,到达目的地的航行所需的航行时间也在随着技术革新而缩短。在《死亡空间2》的多人模式中,震荡点驱动器作为玩家争夺目标被改造为了一种炸弹,这说明了震荡点驱动器除了可以帮人们超光速旅行之外也可帮人们进行到阴间的旅行。

《死亡空间3》DLC《觉醒》中出现过的震荡点引擎模型

而在震荡点驱动器被发明之前——例如24世纪初的“ *** 殖民地联盟(Sovereign Colonies)”时期——所有船只都必须依赖由专门搭载了“奇点核心(Singularity Core)”的“质量驱动器船只(Mass Driver vessel)”所展开的曲速泡来进行超光速旅行。霸主殖民地所属的舰船“新大陆号(CMS Terra Nova)”[6]便在其舰队中担任了这样的一个角色。在震荡点驱动器出现之前,超光速旅行一直都只是“军方与勇敢者们的游戏”。这一情况对于大型船只们来说一直到石村号之后才有所改变,因为正如刚刚提到的,震荡点驱动器最初只能用于小型船只。

顺带一提,艾萨克在《死亡空间3:觉醒》中曾提了一嘴舰船在进行恒星系内飞行时所使用的是脉冲(Impulse)引擎。

引力场操纵技术

得益于统一场论的完成以及引力子的发现[7],人类对引力的操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引力子,或称重力子是统一场论中用于传递引力的粒子。因此,操纵了引力子就等于操纵了引力。在上一期视频中曾介绍过的念力模块就内置有去磁化引力子发射器阵列(Degaussed Graviton Emitter Array)来制造并操纵人造引力场。而玩家们俗称的动能枪(Force Gun),也因为利用了相同的技术而有着“手持式引力子加速器(Handheld Graviton Accelerator)”的正式名称。同时,《死亡空间》系列另一个标志性的武器片锯枪也使用了同样的引力场操纵技术来让飞速旋转的锯片悬浮在半空中。

除了手持工具外,引力场操纵技术常常被用于在空间站或星舰上制造人造重力或人造失重。在《死亡空间3》的支线任务里,艾萨克在探索格瑞利号(CMS Greely)时意外超载了一些年久失修的人造重力板,使这些重力板从制造重力的工具变成了大型动能枪,甚至能够将意外踏上去的尸变体或者艾萨克自己直接挤碎在天花板上。

格瑞利号上“生气”的重力板(右下角闪烁红光的方形装置)

除此之外,《死亡空间3》的一些场景里还出现过一种用于人为制造失重效果的设备,用来方便工作人员能够抵达重力状态下难以触及的地方。

《死亡空间3》中出出现过的人造失重板

而在刚刚提到的种种工具与设备之外,引力场操纵技术最为标志性的应用则是“行星裂解技术”。

行星裂解技术与行星裂解采矿史

“行星裂解技术(Planet Cracking)”是一种能够将富含矿物的行星或小型天体用强大的人造引力场撕裂成小块以供采矿的技术。

既然将行星裂解开是为了采矿,那么一场行星裂解行动的第一步便是确定一个矿产丰富、值得被裂解开的目标。一旦锁定了一个高价值矿采目标,矿采公司便会派出一支地面工作队去目标行星或天体上建立殖民地(虽然不是用来长久定居的殖民地)以供后续工作的开展。这种殖民地一般是环形的,围绕在将要从这个行星上裂解的地块周围。这些殖民地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把即将被开采的地块从地壳的其他部分凿下来外还需要在提前选定的地点建立一圈特殊的装置来生成引力索(gravity tether)。

电影《死亡空间:坍塌》中出现的行星地表引力索生成装置电影《死亡空间:坍塌》:位于行星地面同步轨道上的石村号正在使用船腹的引力索装置

当这些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一艘行星裂解级采矿船便会停泊到这个行星的轨道上,用船腹的引力索生成装置与地面上的装置相配合,创造出一圈极其强大的引力索将目标地块以及其壮观的方式从行星上扯下来,并将其拉升到太空中——采矿船采矿甲板的工作范围内(有时候会直接把尺寸合适的地块整个拉到采矿甲板里)。

电影《死亡空间:坍塌》:被引力索扯下来的地块将会被提升至行星的地面同步轨道

随后,采矿船上的采矿工人与地质研究人员们便开始抽丝剥茧地一点点压榨该地块的剩余价值。当采矿船处理已被拉走的地块时,地面的工作队则会准备重复之前的工作,围绕新的地块建立新的环形殖民地。当已经上天的地块被挖得什么都不剩时,轨道上的采矿船则会移动到新的地块上空,开始新一轮的裂解矿采行动。从行星上裂解第一个地块的行动一般会被称作“拔瓶塞(popping the cork)”。

历史上,第一场理论验证性的行星裂解行动实施于太阳系内土星的行星之一,土卫六“泰坦”之上。这次行星裂解(虽然泰坦是一颗卫星)非常成功。当此次行星裂解行动彻底结束后,人们在泰坦轨道上的一块地块上建立了《死亡空间2》与手机版《死亡空间》的故事发生地点——泰坦空间站。这次实践证明了行星裂解这种采矿技术是十分有效的——事实上,在人类最大的星际矿采公司C.E.C进行过的将近四十次行星裂解行动中只有一次的矿物产出未达预期。但这并不代表着行星裂解的历史上没有血和泪——C.E.C在神盾七号星(Aegis Ⅶ)事件(即石村号失事)发生的十一年前进行的一场行星裂解行动[8]就发生了由引力索故障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引力索发生故障后,被提升至太空轨道的庞大地块灾难性地砸回了被裂解的行星,最终导致一艘行星裂解级采矿船,三艘补给舰以及整个地面殖民地的彻底毁灭。在此之后,C.E.C便开始了与设备制造商的密切合作并加强了采矿船人员的培训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死亡空间1》结局中因为失去石村号引力索的牵引而正在落回行星地表的板块

除了人为失误和设备故障带来的可怕结局外,行星裂解本身也毫无疑问地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将巨大的地块从行星身上裂解下来会极大程度地改变一颗星球的重力情况与地质结构,极有可能将一个宜居的星球变得不再适于居住;而当一个星体被裂解到一定程度后,整个恒星系内的引力平衡都有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一旦采矿船的引力索如刚刚提到的那样发生故障,落回行星地表的地块所引起的冲击极有可能直接毁灭整个星球的生态圈,或整个星球本身。因此,环保主义者与进行行星裂解矿采行动的企业们一直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完成了《死亡空间1》的剧情后,游戏会解锁一篇专门用来介绍背景设定的文字记录作为奖励,其内容是一段C.E.C股东对行星矿采以及C.E.C本身的介绍。以下是该文字记录前半部分的原文与本人的翻译(后半部分介绍C.E.C的内容将在以后《势力篇》专门介绍C.E.C的文章中提到):

“Planet mining is, quite literally, the di *** antling of planets and moons on a macro-scale. Entire worlds are fractured to reveal the rich seams of valuable minerals contained inside. Despite environmentalist concerns, the operation is perfectly safe and is the only way to extract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on the large scale required to supply Earth and the colonies.

You may have read reports that claim the destruction of a planet can destroy an entire solar system due to the disruption in the gravitation forces that hold each celestial object in orbit. Some of the wilder reports claim this causes the whole system to spin out of control or causes planets to *** ash into each other. Concerned investors are directed to read the article "The CEC Pledge to the Health of Our Universe" for a detailed breakdown of the truths about Planet Cracking. The short answer is: Planet Cracking is perfectly safe and provides an essential service to Earth and the colonies. With all Planet Cracks, the planets are carefully chosen for their mineral content, net worth, and the safety with which they can be di *** antled.

Planet Cracking is a lengthy process spanning from three to five years. Generally, the first year is spent prospecting and setting up the colony. The second year and a half involves tectonic excavation and related planet-side activities.

The Planet Cracker class ship arrives between the 2.5 and 3 year mark, depending on the progress of the excavation. Once the ship is in orbit, preparation for tectonic chunk extraction begins. This takes approximately one week. The removal of an excavated chunk from the planet into a stabilised geosynchronous orbit usually takes about 1 day (24 standard hours). During this process, billions of tons of debris break off from the underside of the chunk, creating an instant asteroid ring around the planet. While the floating debris is extremely dangerous, the Planet Cracker ships have an excellent Asteroid Defense System (ADS) to keep the ship and crew safe from harm.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planet, this process is repeated until the entire planet has been broken up and processed.”

“如同其字面意义,行星矿采其实就是一种在宏观规模上将行星与卫星进行拆解的过程。整个星球都会被拆碎以显现其内部所包含的丰富珍贵矿藏。虽然环保主义者会对此感到担忧,但整个行动的过程是十分安全的,并且,对必要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是供养地球以及地外殖民地的唯一方案。

你可能看过一些报告,声称对一颗行星的拆解将会因为扰动了将所有天体固定在轨道上的引力而导致整个恒星系发生毁灭。有些更大胆的报告则表示这将会使整个星系失去控制或直接导致不同的行星撞在一起。对此感到担心的投资者们可以去阅读一下《C.E.C对宇宙健康的承诺》来了解关于行星裂解的真相。简而言之,行星裂解是非常安全的,并且是养活地球与殖民地的刚性需求。所有被开展行星裂解行动的星体都是从其矿藏,净值,以及能否安全进行裂解等多个方面考虑过后精心挑选的。

行星裂解是一项耗时长达三到五年的长期行动。一般来讲,第一年都被用来探矿以及建立矿采殖民地。随后两年半的工作则涉及到了地壳开凿以及相关开展在行星地面的活动。

取决于地壳开凿的进度,行星裂解级飞船通常会在两年半到第三年这段时间中抵达。等飞船一在轨道上就位,工作人员就会开始准备地块的裂解。这大概要花一周的时间。将被裂解下来的地块从地表转移到稳定的地面同步轨道位置的过程一般会花1天(24个标准时)。在这个过程中,数十亿吨的碎片会从地块的底部脱落并围绕行星形成一个星环。尽管这些漂浮的碎片十分危险,但行星裂解船上都有着出色的小行星防御系统(ADS)来保证船只与船员们的安全。

取决于行星的尺寸,这个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到整个星球都支离破碎并被处理完为止。”

以上就是这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

^简称“Shock Drive”,或译震荡驱动器、冲击点驱动器。“ShockPoint”并非拼写错误,游戏内与震荡点驱动器相关的英语术语都没有空格。^现实中由科学家米给尔·阿库别瑞提出的一种可以用于超光速时空旅行的数学模型,在科幻作品中俗称“曲速理论”。^游戏世界观内的地球地域划分,原文“Earth - Northeast Asia Sector”。^早期版本的翻译将Ishimura Hideki译为“石村秀夫”,但“秀夫”这个日文名一般翻译自Hideo(ヒデオ)而非Hideki(ヒデキ),参考小岛秀夫(Kojima Hideo - コジマ ヒデオ);此处“石村秀树”的翻译参考了日本诺奖得主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 - ユカワ ヒデキ)的名字。^译名可能有所不同。^Terra Nova是拉丁语中的“New Earth”或“New Land”,此处取“新大陆”作为译名以凸显其将整支舰队送向远方的作用。^统一场论在现实中并未被证明且仍是21世纪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引力子(graviton)是存在于统一场论理论中用于传递引力的假想粒子。^该事件发生的地点为Wanat,但相关资料中并没有指出这是星球、恒星系还是一个矿采殖民地的名称。

更多死亡空间地球(死亡空间1摧毁小行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