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过(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过(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过(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歌)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一首《军港之夜》,在1980年火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首80年代的流行歌曲还被选入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的歌曲名单当中。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流行,不仅仅是因为原唱者:苏小明的个人努力,也和新中国一名开国上将的鼓励息息相关。那么,在这首流行歌曲的背后,究竟又有着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军港之夜》

的诞生。

(军港之夜)

特立独行的苏小明,为何促成了军港之夜

要说起80年代流行歌曲《军港之夜》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及促使它走红的原唱歌手:苏小明。

1957年,苏小明出生于北京,他的父母都是在延安时期便参加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著名的歌剧《刘胡兰》中“数九寒天下大雪”这一段歌词,便是由苏小明的父亲:董小吾所创作。在父母一辈的熏陶下,苏小明自幼便酷爱音乐,三、四岁时开始练钢琴,十八岁时便考入海政歌舞团,专攻西洋唱法。

(青年苏小明)

虽然苏小明沿袭了她父母身上的音乐才华,并且出生时就有一副好嗓音,但是苏小明特立独行的性格,却让导师头痛不已。实际上,当初考入海政歌舞团的苏小明并不喜欢西洋唱法,尤其是不喜欢圆润高亢的美声唱法——在课堂上,苏小明经常找来各种理由“溜号”。后来,导师发现了苏小明心里的那点小把戏,便强制她必须每天抽出几个小时练美声。

被逼急了的苏小明没有办法,找到导师理直气壮地说:“我天生是直嗓子,练不了美声,你就是打死我,我也练不好!”而脾气也逐渐被消磨光了的导师也终究无可奈何,对苏小明说道:“你自己想办法!”

(苏小明)

苏小明在学校“不听话”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母亲苏明的耳朵里。母亲苏明前来责问,苏小明为什么不好好练习美声,苏小明似是有些满不在乎地说:“我要靠着自己唱歌的方式来出名!”——最终,苏小明的母亲也拿她无可奈何,只好对她说:“那你自己看着办!”

彼时的中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而海峡对岸的文艺春风,也随之迎面而来,其中倍受当时青年人欢迎的,就是邓丽君的歌曲磁带。那时刚刚十八岁的苏小明,也成为了邓丽君的“粉丝”。在偷偷收听邓丽君歌曲的过程中,苏小明寻找到了自己唱歌的灵感:那就是尝试用温柔婉转的“通俗唱法”来唱歌。1980年春节前后,苏小明用自己学唱的《酒干倘卖无》、《童年》、《乡间小路》等港台校园歌曲,参加了海军机关、直属部队和行政地方的若干场演出,赢得了在场许多观众的好评。

苏小明的杰出表现,引起了海政文工团领导的注意。在1980年9月,《北京晚报》和其他几个单位准备举办“金秋音乐会”,并邀请部队各大单位参加。海政文工团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苏小明代表文工团进行演出,而这也正是苏小明和她的《军港之夜》走 *** 国大江南北所迈出的第一步。

《军港之夜》走红,为何歌曲、歌手引发争议

正当苏小明信心满满地准备前往北京,参与演出时,海政文工团团长王建华却开始为苏小明的此次演出之行而发愁。因为苏小明这次参与的是部队各大单位观看的重要演出,所以此前苏小明准备唱的港台歌曲、外国歌曲,都不合适放在这次演出的舞台上。于是,王建华决定联系团内创作组的马金星和刘诗召,让他们创作一首能够反映人民 *** 海军军旅生活的新歌曲。

马金星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附属歌舞学校,专攻歌词创作,上世纪70年代他所写下的《泉水叮咚响》,早已让他名声鹊起。在得知海政文工团下达了创作新歌的任务后,马金星立即在吃饭的时间就想起了歌词。等吃完饭后,马金星脑海里的歌词也跟着写完了,这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军港之夜》。

负责作曲的刘诗召则并没有立即开始谱曲,而是跟着水兵一起扬帆远航,体验海军军旅生活。恰逢天公不作美,在刘诗召登船以后,海上的风浪把船弄得左摇右摆,此前从未经历过远航的刘诗召顿时感觉天旋地转,竟病倒在了船舱里的床上。尽管在这次远航中,水兵们也饱受风浪和晕船之苦,但他们还是强打着精神,前来慰问卧在床上的刘诗召。

对初次航行很是不适应的刘诗召不禁好奇地询问道:“你们每次出海,都是这样的吗?”

一位水兵回答道:“可不是吗,几乎每一次出海,都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但是再苦再累,我们也得忍着,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不干这工作,还有谁去干啊?”

而另一位水兵则说:“如果我们在海上遇到大风浪,我们就会想象自己是在坐电梯,坐飞机,或者睡在摇篮里,想些乱七八糟的事,这样就把晕船的事情给忘了。”

(中国人民 *** 水兵部队)

听到战士们这样回答的刘诗召深受感动,当晚思如泉涌,立即将自己对战士的敬佩、仰慕之情,倾泻到乐谱之中,一首反映人民 *** 海军官兵生活的《军港之夜》,便就此应运而生。

转眼间便到了金秋九月,此前由《北京日报》主办的“金秋音乐会”也随之如期举行。盛装出席的苏小明走上台前,声情并茂地用曼妙的歌喉唱到:“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苏小明在舞台上歌唱)

苏小明婉转动听的歌声,宛如舒缓的波浪拍打在了观众们的心岸上,所有人仿佛都身临在潮起潮落的海边,倾听着苏小明娓娓道来 *** 海军战士们的生活。在苏小明唱响这首新歌的过程中,总计有3次被台下的掌声所打断,这在当时刚刚兴起的大型舞台演出中还十分罕见。苏小明歌唱完后,台下的观众依然对苏小明的歌声感到依依不舍,并且一浪高过一浪地高呼苏小明的名字:“苏小明,苏小明……”

一时间,苏小明因《军港之夜》成为了火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年轻女歌手。而《军港之夜》也因苏小明婉转动听的歌声,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十八岁时,苏小明曾说过“她会用自己唱歌的方式来出名”,而在她二十岁时,她便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青年苏小明)

但是,随着《军港之夜》的走红,关于它的评论也是越来越多,争议也相伴而生。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港澳以及国外地区的文艺春风吹到了祖国大陆,但依然有部分老牌音乐家认为音乐艺术作品就应该歌唱革命,歌唱祖国,拥有明确的是非观,否则哪里还有“香花”和“毒草”的区别?于是,有一些军队音乐的权威人物,开始在《人民音乐》上发表评论,声称《军港之夜》的格调并不高,部队的英语应该是以宣传革命,健康向上为主,怎么能够歌唱海军战士睡大觉呢?因此部队应该提高警惕,杜绝苏小明这种咿咿呀呀的“靡靡之音”。

在《人民音乐》的评论发表不久后,也有人对此表示并不赞同:认为只要人民群众喜欢听,军队战士愿意接受,就是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音乐艺术作品。“反对派”和“赞成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为避免引发更大的争议,上级部门要求苏小明不得再唱《军港之夜》,下次再参加节目演出时,要唱《十送红军》。

(苏小明)

在《军港之夜》被上级暂时叫停后,苏小明也一时间在音乐圈内变得低调起来。直到某个海军基地的战士,因为在有线直播中播放了《军港之夜》,被首长罚了禁闭,关于《军港之夜》的争议才再度兴起。而这一次,关于《军港之夜》的争议,引来了 *** 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而这个人便是开国上将:叶飞。

开国上将叶飞,为何鼓励《军港之夜》

叶飞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解放战争期间,他曾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多次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到20世纪80年代时,叶飞已经接近七旬高龄,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十分活跃,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在听说《军港之夜》这首歌产生争议后,叶飞立即召开座谈会,在会议上他说道:“《军港之夜》反映了海军官兵的日常生活,既然大家都喜欢听,就证明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不能禁止掉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西,更不能将它打成靡靡之音!”

叶飞的观点得到了军中多数人的赞同。随后,他便立即动身前往海政文工团视察工作,并亲自接见了苏小明,他对苏小明说道:“我们现在改革开放了,不仅经济要改革,思想和艺术上也要做出改变。因为经历过一段历史时期,大家对一些文艺作品有议论,这很正常。你们为战士服务,为人民服务,只要唱的歌战士喜欢,人民喜欢,你们今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唱!”

(开国上将叶飞)

在叶飞的鼓励下,《军港之夜》的争论从此平息,一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作品也得以重见天日,而苏小明也可以放心地一展歌喉。因为《军港之夜》的再度走红,有许多年轻人在听过《军港之夜》后,便开始向往起了军旅的生活,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可当他们登上船头,遭遇过大风大浪的颠簸后,有人便不禁抱怨道:“什么军港的夜静悄悄,都快把人颠死了!”

一次,苏小明到旅顺港的军舰上进行献唱。在战士们的团团拥簇下,站在中央的苏小明为他们唱起了梦寐以求的《军港之夜》,在唱完歌后,一名晕船的战士紧握住苏小明的双手,眼含热泪地说道:“一开始,我就是听您的《军港之夜》才报名参军的。如今我真的没想到您来到船上为我们唱歌了,从今往后,就算是吐血,我也要出海远航!”

(中国人民 *** 海军部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军港之夜》被选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如今的它,已不仅仅再是一首80年代的流行歌曲,更成为了中国人民 *** 海军扬帆起航,不畏艰辛的精神象征,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海军官兵为了报销美丽的祖国,克服风雨,奋勇前进!

更多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过(1980年,一首流行歌曲曾被禁唱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