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北大荒油画研究
树上微出版
作为在那个特殊年代,
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美术,
它的存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过程,
向人们展示了不可穷尽的丰富的精神内涵,
并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厚重的生活底蕴。
理想
现实
此书为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立项编号:2019B067
为了更好地把握北大荒油画发展演变的脉络,本书按不同历史时期,分阶段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解析,从而把握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生存方式下产生的创作主体——北大荒油画家,在上山下乡运动时期的前后,创作主体的身份转变和不同阶段作品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乃至不同阶段与社会发生的重要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
从研究方法上,以史实为线索,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主要把北大荒油画三个历史阶段的作品同社会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历史分析法与图像学方法,征引地方志、师团志、年鉴、报刊、回忆录、当年的速写、创作草稿和作者小传等有关知青美术原始材料做定量分析,以此去理解北大荒油画家们不同阶段创作的思想、观念和动机,以及促使他们思想形成的内外部条件。
思特里克兰德对于自己的追求
给出的答案是
“我必须要画画!”
仅此而已...
01
作者简介
王占坤
1977年生,美术学博士,黑龙江美协理事,黑龙江省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哈尔滨女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哈尔滨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现任职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展览与获奖:
2015年获黑龙江第三届青年油画大奖赛金奖;
2014年获黑龙江省十二届美展铜奖、优秀奖;
2016年参加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2016年于黑龙江哈尔滨国际油画中心957艺术馆举办王占坤油画个展;
2018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逐梦.威海卫》全国风景静物油画展 ;
· 花语系列七 80cmx60cm
思特里克兰德对于自己的追求,给出的答案是“我必须要画画!”,仅此而已,这是他必须要干的事情,所以他可以为了追逐内心的明月,抛弃一切:殷实富足的家庭、收入颇丰的工作、可爱的一对儿女,这疯狂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缺乏人性的举措,最终还是被“天才”这个定位所粉饰。
02
内文节选
(一)关于北大荒油画问题的缘起
笔者在研究黑龙江当代美术史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黑龙江知青美术的研究比较少。从整个学界看,尤其以北大荒为地域的知青美术研究,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北大荒美术的著作。在2008年,随着纪念知青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活动开始,上海举办了“青春叙事•油画邀请展”,揭起了对知青画家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这使得个别知青画家和作品备受好评,知青美术也出现了短时期的“热”。但应该说,对于北大荒油画还是缺少整体创作的深入研究。
正如一种美术现象,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学术视野的日益拓宽,那一段知青美术的历史正在被重新认识。
黑龙江知青美术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北大荒知青的油画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全国影响?知青画家当时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些问号促使笔者要系统地研究那段渐行渐远的历史,让那段历史完整起来、清晰起来。
(二)关于北大荒油画选题的意义
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理论阐释,对北大荒知青美术进行新的认识与评价以知青美术为视角审视北大荒油画,探讨其发展脉络、审美嬗变是一个新的有难度的研究课题,其意义和价值都体现出北大荒油画在特殊年代下,艺术与政治、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过程。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如赞美、批判、怀疑,然而任何态度都应建立在理性的反思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本研究以尊重历史的态度,通过对北大荒油画家具体案例的分析,再现北大荒时期知青油画的创作过程。并在理论上阐释,上山下乡运动中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品,与具体的时代背景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类、分析和总结,阐释北大荒油画在此时期得以大力弘扬的内在原因及其时代特色,以及阐述地域环境下北大荒知青的美术创作特征。
2.通过资料搜集和访谈调研,完善和补充当代艺术史研究中知青美术部分的资料从史料贡献的角度来说,本选题的重点是知青上山下乡北大荒时期涌现出的知青油画家和代表作品,以美术史料研究出发,通过搜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北大荒知青的速写日记,征引黑龙江各市级地方志、黑龙江建设兵团志、年鉴、全国美展画册、美术创作经验谈、回忆录、纪录片等支撑性材料,并与当年有影响的知青画家做深度访谈,重构当年知青生活的视觉图景,对历史事件进行一次文献梳理与忠实记录,这些史料完善和补充了当代艺术史研究中知青美术部分的资料。为此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分析文本,为今后的美术(尤其是地域美术)研究提供参考。
03
相关人物介绍
沈嘉蔚(1948—)
沈嘉蔚是北大荒油画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都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他作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的成就基本上代表了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见证。1948年沈嘉蔚出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嘉兴第一中学,后留校参加“文革”运动,“文革”期间他自学美术并开始创作,革命主义思潮的忠实信仰者,受苏联与俄国艺术的影响很深。1968年“红海洋”,全民画毛主席像,沈嘉蔚创作了一幅《毛主席在南湖出席 *** “一大”》在家乡嘉兴展出,得到“省革委会”认可。
随后多次到各地进行创作。1970年6月作为知青自愿支边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2团,次年任该团宣传股美术员。
· 图 3-10 沈嘉蔚 《为伟大祖国站岗》
草图一、二、三
在北大荒时期创作多幅油画作品,尤其是1974年以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参加全国美展而著名。对于这幅作品,沈嘉蔚对画面的每一细节都非常注意观察与记录,从枪支型号到铁塔结构,包括栏杆和螺丝,(图3-10)为了记录细节曾冒着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几小时停留在铁架上仔细观察,并站在铁塔梯架上画速写。他曾说:“实际上我在画的过程中间始终在画外光写生,我画什么都是外光写生,而且我专门在早晨太阳没出来之前爬到屋顶上去,看太阳第一束光照到人脸上的这种颜色,还有观察黎明和晚上有什么不一样的,雪地的反光什么的。这都是画了很多很多写生之后,发现那个白炽灯泡和日光灯的光线可以构成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感觉,我都画了写生。这张画是我有生以来,空前绝后地画了很多很多习作的一张画,这张画真正创作的时候,其实我对一个在早晨的阳光下面的雪地的颜色已经都在脑子里面了,因此,就画得比较深入,比较有变化。”
沈嘉蔚上山下乡深入生活到户外写生,客观地真实地描绘自然风光,这是当时北大荒油画的显著特征之一。
· 图 3-10 沈嘉蔚 《为伟大祖国站岗》
草图一、二、三
把栏杆降低了三分之一(第一幅是到胸口,第三幅下降了),这样既没有失去安全感,又突出了人物。在背景的构图上,作者选择饶河县城,却没有照搬,而是设计了一个新兴的中型城市,突出了工厂、船坞和楼房,还画了高高飘扬的红旗,使背景既具有乌苏里江边的特色,又比现实生活更美,突出了伟大祖国的可敬、可爱。以此相对照的敌方一角,则是铁丝网沿江密布,笼罩在阴影之下,大架子林立,给人以一个大监狱的感觉。
可见,沈嘉蔚在画面构思构图,已对绘画因素如空间透视、虚实处理等开始关注。
· 图 3-12 沈嘉蔚 《为伟大祖国站岗》 油画
· 图 3-13 沈嘉蔚 《初尝完达雪》 油画
出书咨询
● 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加入
04
作品欣赏
#1
油画作品:
· 花语系列十二 80cmx60cm
· 花语系列三十 150cmx100cm
1932年的哈尔滨,
天空昏暗。
尼古拉大教堂的钟声,
被层层湿气包裹,
失去了往日的嘹亮,
暗哑沉闷,
像仓桑老人忧虑焦灼地叹息。
PAINTING
在距离哈尔滨四十多公里的呼兰河畔,
抗婚求学的张迺莹离开张家大院,
毅然出走。
图文解说:
几经辗转生活无靠的张迺莹如同一个战败的逃兵,举起双手向曾经想逃离的未婚夫王恩甲投降。而王恩甲玩弄张迺莹数日之后,把她扔在了旅馆里,连同拖欠的食宿费等高达六百圆的债务。东顺兴旅店老板把张迺莹关进一间有铁栅栏的库房里,恶 *** 地说:不还清欠款,就把你卖到“桃花巷”!
更多故事
请关注《北大荒油画研究》
▼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