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6月8日,2018“湖南十大特产”出炉,其中7个都是“吃货”。话说,乡音难改,口味难变。很多人一提到老家的吃食,口水都流出来。不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特产这东西,个中的滋味,自然只有那一方水土养大的人最懂。比如猪血丸子,黑糊糊的一坨,外地人看着嫌弃,本地人却喜欢得不得了,馋得哈喇子直流。比如槟榔,本地人把张新发嚼得飞起,外地人觉得不可思议。
湖南人出门在外,最想念哪一口?
有时候,人辗转多地,都分不清何处是“故乡”,但是,一提到吃,一种质朴的乡情就出来了。比如现在,张新发各门店都有好多邮寄的生意,大部分都是湖南老乡出门在外,千里快递,只为惦记着张新发的这一口槟榔味。
这些地方“吃货”,靠什么走红?
一种特产,成为一个地方、一座城的代名词,靠的是什么?扒开它们的历史,居然发现它们有很多共同点。
以湖南槟榔的代表和典范“张新发”为例,其四代传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而传说,湖南槟榔始于湘潭的一场瘟疫,常德酱板鸭起源于楚国一个叫石纠的宫廷御厨……
传说归传说,但这些特产在当地的普及程度确实是相当高的。青树坪的淮山,靖州的杨梅,江永的香柚,都是一方土地上的农作物。而湖南槟榔仅年产值就以突破100亿元,从业人员高达40万人。光全国各地的张新发门店,就近1000家,由此,可见其受消费者的喜爱程度。
每一个特产背后,都有一批吃货。当这批吃货外出求学务工过日子时,对乡味的“馋瘾”无比撩人。忍不住的口水,同乡间的分享和口口相传,加上乡土之情,是特产声名传播的原始途径。
没有知名度,谁来为这些特产买单?仅靠历史悠久和口口传播,一个地县级特产要跻身湖南十大特产,恐怕远远不够。所以,在这些十大特产背后,都有 *** 或多家企业在做推手。比如, *** 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南省委原书记张春贤在考察常宁茶油产业时说:“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衡阳油茶看常宁”,由此不难看出,常年茶油被列为当地 *** 重点扶持的核心农副产品。而像槟榔、酱板鸭等,也因企业多年的联合推广而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