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当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
其中的经典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一度妇孺皆知,传唱不衰。
关于沙家浜的故事,最早见于1957年6月发表的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36个伤病员斗争》,同年又发表了时任“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的回忆录《阳澄湖畔》。1959年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沪剧《碧水红旗》演出。1960年剧名改为《芦荡火种》,1964年1月进京演出。1964年3月底,改编成京剧的《芦荡火种》开始公演,后经毛主席提议,剧名改为《沙家浜》。因此现代京剧《沙家浜》是移植于沪剧《芦荡火种》。
经典剧照。
经典剧照。
经典剧照。《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是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
经典剧照。
“江抗”在沙家浜的后方医院。这个剧所反映的抗战情景主要发生在苏常太(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沙家浜只是这个抗日游击根据地中的一部分,是当时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后方医院所在地。
“江抗”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
被剧中誉为“十八棵青松”的伤病员,其实是36个伤病员。
中间老人为沙奶奶原型。除沙奶奶有原型外,阿庆嫂是虚构的,但村里老百姓确实如戏中所唱:“家家住过许多新四军”,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与日伪巧周旋,当地不少人是沙奶奶,也是阿庆嫂,所以便有了脍炙人口的《智斗》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