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关于蜻蜓的诗词有哪些?
摸鱼儿双蕖词赏析?
据传金泰和年间,
在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有两个普通人家的儿女私下相爱了,
却遭到双方家人的极力反对,
俩人为了不离不弃相约赴水。
家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报了官。
后来在一片荷塘里,
挖藕者发现了两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靠衣服辨别出是他俩。
而就在当年,这片池塘满塘盛开着并蒂莲,
围观者无不为之滴泪。
27岁的元好问为逃避蒙古南侵而避难于河南,
在这里他从朋友李用章口中听闻此事,
这个故事和他十一年前
听到的那对殉情的大雁一样让人动容,
有感而作此词,
被后人誉为《摸鱼儿·雁丘词》的姐妹篇。
《摸鱼儿·双蕖词》
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
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
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
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
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注释】
1. 蕖:拼音:[qú]。荷花的别名。
2. 偓:拼音:[wò]。人名。
3. “问莲根”三句:
以莲(恰)起兴,
用藉丝相连象征他们缠绵的爱情,
莲心苦涩代表他们爱情的不幸。
4. 脉脉(拼音:[mò mò]):
含俏的样子,
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句以并蒂花的相向
来比喻他们二人的相亲相爱。
5. 鸳鸯浦:据《一统志》载:
湖南慈利县北有鸳鸯浦,
这里是俗指驾鸯栖息处。
6. 谢客烟中:
谢客,谢灵运小字客儿,时称谢客,
其《伤已赋》有“播芬烟而不薰,
烛明镜而不明”之句,
表现一种感伤的情绪。
7. 湘妃江:即湘江。
据《述异记》载:湘水去岸三十里许,
有相思宫,望帝台,
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
尧之二女,舜之二纪娥皇女英,
迫之不及,相与场哭。
后沉湘水而死。
由此后人称湘水为湘妃江。
以上两句通过谢灵运诗之哀愁和湘妃之怨。
表现了作者对他们不幸爱情的深切哀悼。
8. 香奁(拼音:[lián])梦:
借用韩惶诗意,谓深闺中的好梦。
灵芝,植物名,《尔雅》:
芝,瑞草,一岁三华.气味芬芳。
这里用灵芝瑞露借指
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
9. 相思树:《搜神记》载: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
康王夺之,凭自杀,宴投台而死,
里人埋之,家相望也。
宿昔,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
有鸳鸯各一.恒栖树上,
交头悲呜,音声感人。
宋人衷之,遂号其木为。相思树”。
10. 红衣:
这里借指荷花。
赵嘏([gǔ],长安秋夕),
“红衣范尽渚莲(拼音:[zhǔ lián])愁。”
狼藉,散乱不整貌。
物之纵横散乱谓之狼藉,
这里指莲花散落满地。
【译文】
敢问莲根,有多少藕丝?
莲心知道它为什么味道清苦?
两朵荷花含情妖娆相亲相爱,
那是旧时的年轻男女。
苍天已允许了他们的感情,
然而为什么还不能让他们
白头偕 *** 赴驾鸯栖息处?
夕阳对此也无言。
就算是谢灵运的伤感词句,
或是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
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
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深闺中的好梦中有青年男女二人死后
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
叹惜这样的爱情
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但他们爱情的坚贞,
海枯石烂金不损,
他们对世道的怨恨;
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时间的蹉跎,
无缘无故被顽固西风所误。
固而乘舟少住,带着酒水再次回来凭吊时,
荷花花瓣已大半飘落,
残花狼藉地飘临于风雨中。
【赏析】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
在词的开端作者就抒发了无限的感慨。
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
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
以莲丝缕缕象征这对恋人
缠绵无尽的情思、
以莲心苦涩表现他们的悲惨遭遇。
“问莲根”三句,
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
“丝”谐“思”,
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
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
“莲心”实指人心,
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
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
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
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
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
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
“双花脉脉断相向”,
刻画出这对恋人深沉的爱恋
尽在凝眸不语、含情互视之中。
“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
至死不渝的爱情。
紧跟上就愤愤地遏间一句:
既然坚贞不渝的爱情可以感动上天
(死后化生出满池的并蒂花说明了这一点),
那为什么就不能在人世上白头偕老,
非要在付出生命的代价之后
才能获得相爱的自由呢?
这一问,感情更为强烈,
矛头直指禁锢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
表现作者进步的爱情观。
“夕阳无语”四句,
面对词人义正言辞的责问,
没有人能回答,
只是斜阳一抹,死一般的静默。
面对此情此景,
就算是谢灵运所写的伤感之词,
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
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
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
“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
韩偓《香奁集》自序语,
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
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
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海枯石烂情缘”句却盛赞
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
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
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自然界毕竟布满了风霜雨雪,
当西风掠地连高大的相思树
都要落叶飘零,
更不要说这弱质纤柔的荷花了。
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西风所误,
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
“兰舟少住”等四句,
作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
凭吊这对青年男女
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
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
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
就会“红衣半落”,
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
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
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
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
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因此,还是暂驻兰舟,
多多看上几眼这并蒂莲吧,
只怕下次载酒重来,
已经是残红委地,风雨凄凄了。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
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
全词句句有情,
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
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
使词充满各种感情。
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
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
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
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作者】
元好(hào)问
(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
元好问进士及第。
正大元年(1224年),
又以宏词科登第后,
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
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
于家中潜心著述。
元宪宗七年(1257年),
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
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
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
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
可与两宋名家媲美;
其散曲虽传世不多,
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带有沐字的诗句?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年长身转慵,百事无所欲。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短鬓经霜蓬,老面辞春木。
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
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
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
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
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
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
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杂曲歌辞.沐浴子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处世忌太洁,志人贵藏辉。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体现现代汉语字的古诗和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
君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 *** -- 题(蹄)
旱魅拜夜叉 -- 尽(精)
见鬼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梁书,列传第三十翻译?
《梁书.列传第三十一》【译文】 谢举,字言扬,是中书令谢览之弟。幼年好学,能谈玄理,舆谢览齐名。谢皋年十四,曾赠选曲五言诗,受到这曲的称赞。世人因此说:“姓王的有养、炬,姓谢的有览、举。”养、炬是王筠、王泰的小名。谢举初任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轻车功曹史,秘书丞,司空从事中郎,太子庶子,家令,掌东宫管记,深得昭明太子的赏识。秘书监任防出任新安郡太守之时,以诗向谢举告别说:“如果想念老年人,便深记老夫的寄托。”
他被人重视就像这样。曾经在侍宴,高祖向谢举咨询谢里,谢举对答:“识艺超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如臣。”
高祖大悦。转任太子中庶子,仍掌管记。 天监十一年,迁侍中。十四年,出任宁远将军、豫章内史,施政宽和,甚得民心。十八年,入朝任侍中,领步兵校尉。普通元年,出任贞毅将军、太尉临川王长史。四年,入朝任左民尚书。同年迁任吏部尚书,不久因公事被免职。五年,起用任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六年,再任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不久迁任吏部尚书,接着又加任侍中。出任仁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政清刑简,百姓受其德政感化,境内肃然。被罢郡守回京城,吏民赴朝廷请求为他立碑,下韶允许。太逼二年,入任侍中、五兵尚书,未就职,迁任吏部尚书,侍中照旧。谢举祖父谢庄,在奉伐两次掌管官吏的选举,至谢举三次任此职,这在前代是没有的。 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能融会贯通,尤其擅长老、庄玄理和佛理。任晋陵郡太守时,常舆义僧轮换讲解佛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赶来听讲。盛况竟然如此。在此之前,渡长江而来之人卢广精通儒学,是国子博士,讲解经学时仆射徐勉以下的人都去听讲。谢举席地而坐,多次指出卢广的错误,辞理超俗,卢广深为叹服,就将所执麈尾赠给他,赐予他珍贵的座席。 四年,加任侍中。五年,任尚书右仆射,侍中照旧。大同三年,因病陈请辞职,转任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当年,出任云麾将军、吴郡太守。先前,何敬容任郡守有政縯,人称“何吴郡”,及谢举当政,声誉大致相等。六年,入任侍中、中书监,未就职,迁任太子詹事、翊左将军,侍中照旧。谢举父谢满,在齐代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未获准,过了很久方去任职。九年,迁任尚书仆射,侍申、将军照旧。谢举虽居宰相位,不愿意参预时务,多次藉有病请求解职,皇上则赐给他假期,并亲笔开处方,并赐给皇上用药。他竟如此受到皇帝的恩遇。遣年,以本官参预铨选事。 太清二年,迁任尚书令,侍中、将军照旧。这年,侯景侵犯京师,谢举死在围城内。韶令追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照旧。文集在战乱中全部丢失了。 二子谢禧、谢嘏,均少年成名。谢嘏,太清年间,历任太子中庶子,出任建室太守。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祖父攸之,任宋朝太常卿;父昌珝,任齐朝吏部尚书:均闻名于当时。 何敬容以名门之后,刚成年就娶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为妻,授驸马都尉。天监初年,任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迁任扬州治中。出任建安内史,清廉公正有政縯,民吏都称赞他。回京授黄门郎,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侍中,司徒左长史。普通二年,再任侍中,领羽林监,不久又领本州大中正。随即又署理吏部尚书,选拔官吏审慎严明,号为称职。四年,出任招远将军、县璺太守,为政能体察民情,断案如神,任职四年,政绩为天下第一。吏民到朝廷请求为他树碑,得到允许。左通二年,入朝任中书令,未就职,仍任吏部尚书,领右军将军,不久加任侍中。中大通元年,改任太子中庶子。 何敬容身高八尺,肤色白皙有美须眉。持重端庄,衣冠尤为鲜丽,每在朝堂之际,其仪容必出入之上。三年,迁任尚书右仆射,参掌选事,侍中照旧。当时仆射徐勉参掌机密,因病请求辞职,便推举敬容继任,所以授敬容此职务。五年,迁左仆射,加任宣惠将军,设置佐史,侍中、参掌照旧。大同三年正月,朱雀门失火,高担对群臣说:“此门太小,我正想重建,遂遭天火。”群臣相视而不答。何敬容说:“此所谓陛下‘先于天而天不违,。”当时人认为这是名对。不久迁任中权将军、丹阳尹,侍中、参掌、佐史照旧。五年,入任尚书令,侍中、将军、参掌、佐史照旧。 何敬容久处朝廷,熟知往事,而且聪明干练,熟悉政务,勤于文书,清晨办事,夜以继日。自晋、宋以来,宰相均以文辞自娱,只有敬容勤于政务,被世人鄙视。当时萧琛之子萧巡。很有轻薄之才,就作卦名诗舆离合诗嘲笑他,敬查若无其事,不屑舆他计较。 十一年,因妾弟费慧明任导仓丞,夜盗官米获罪,被禁司执捕送到领军府。当时河东王誉任领军将军,敬容写信为慧明开脱,誉即将信上奏。高祖大怒,交御史审决,御史中丞张绾上奏敬容挟私欺骗皇帝,应当陈尸街头示众,韶令特许免职作罢。当初,天监年间,有僧人释实志,曾遇敬容,对他说:“君后必富贵,但最终是何败何罢了。”当敬容任宰相后,以为姓何的人为害于己,因此压制同宗,使之不能作官,到此方知为河东王所败。 中大同元年三月,高祖到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敬容请求听讲,得到允许。又允许他初一、十五向皇帝问候。不久起用为金紫光禄大夫,未就职,又加任侍中。敬容往日的宾客门生又像往日一样得意,希望他再被重用。会稽人谢郁致书告诫说:我这个草野之人已经听说,您得以朝夕瞻仰君主出入禁门,醉尉不敢呵斥,死灰复燃总是有它逐渐燃起的根源,真应停止,真应停止!所以我先向您祝贺,又将要吊念您。昔日流言一起,周公旦便逃往东方;燕国的书信刚到,子孟便不再入境。圣贤受到不实指责时应先自责,不曾因受到时人仇恨去求救。而且在龙门曝鳃的鱼,不会留恋杯中之水;在天际飞翔的鸟,岂会留恋鸟笼之粮。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依托已盛大了。过去您头戴“纳言”的帧巾,腰间佩带鸣玉,穿着珍贵的紫貂皮衣步入文昌署,戴着用蝉纹装饰的高帽直趋武帐,可谓气派呀。不以此时推荐才士,稍报圣主之恩;今正像袁盎所说因过受责,却还企求朝廷,埋怨朝廷,我认为您不该采取这种做法。昔日宝婴、杨埂得罪明主,他们不能谢绝宾客,还结交朋党,最终没有得到福禄,反而更加重了祸患。我为您忧虑的正是这一点。人们所以还遣样跟随在您的门下,未必都是感怀您的仁惠,有灌夫、任安那样的情义,而是有戒于翟公在门上大书的感慨世态炎凉那样的话,希望您重新得到重用。在思过之曰,而怀有被再重用的心念,不可成为智者的主张。您应当闭门思过,不要与人交往,在钟阜修筑茅屋,悠闲自得地度日,颢见可怜的意念,表露等待终了的情怀,三思孔子关于改过的言论,考虑子贡关于改过的譬喻,让众人不再说您的坏话,在书册史乘中得到自救,逭就是所说“失之束隅,收之桑榆”。如此。让明主闻知,还是有希望的。我是田野之人,虽穴居所幸我不怨恨贫穷简陋,耻于天下之士不替您说明道理,因此披肝沥胆,表示情素,君侯当能明察。 太清元年,迁任太子詹事,侍中照旧。二年,侯景袭击京师,敬容从家中移住官署。当初,侯景在涡阳退败,朝廷未得到确实消息,传言的人就说侯景的部将反叛,侯景基本人与众人都已死,朝廷以此事忧虑。敬容不久被太子召见,太宗对他说:“淮北始有消息,侯景定能免死,不像传言那样。”敬容对答说:“侯景若能死去,实在是朝廷的福气。”太宗听了脸面失色,问他原故。敬容说:“侯景是翻覆叛臣,最终要乱国的。”逭年,太宗多次在玄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昱茎当时寄居詹事府,每天去听讲。堑容对县茎说:“昔日置曲之衰落正是由于崇尚玄学所致,以至于使胡人占领中原。今E1太子仍然崇尚圭、蓝,恐非正道,难道我们又要有战乱之祸吗?”不久±猛叛乱,他说的话应验了。三年正月,堑窖在受围困的京城去世,韶令追赠仁威将军,原来担任的官职照旧。 何氏志从晋司空充、宋司空尚以来,世代信佛,并建立塔寺;至敬容又舍弃住宅在束部建立佛寺,趋势者为他捐钱建造,敬容并不拒绝,因而佛寺堂宇修饰十分宏丽,当时轻薄人称佛寺为“众造寺”。到敬容被免职离开住宅时,只有常用器物及袋中衣物而已,竟没有多余的财货,当时人又因此而称赞他。 子名墼,任秘书丞,早卒。 陈吏部尚书姚察日:从魏之正盘以及酉置,以玄虚为高,以放诞为贵,尚书丞郎以上官吏,不理文案,全由令史办理。到了江左,此风更盛,只有卞壸将台阁的政务,极想综理,医孚对他说:“卿如此之忙,不是很辛苦吗?”宋世王敬弘身为尚书省长官,却不看公文,崇尚风流,影响深远。做官的只署文牍不问政务,称为清贵;而恭谨勤恳不懈怠的人,却终身滞留在鄙俗的职位上。这样在朝的人不讲纲常法度,下面的人不能尽职尽责。小人得势或许是这个原由。呜呼!伤风败俗,却不醒悟。西晋衰落,战乱频仍,这是势所必然。何敬容有所预感,却被讥笑,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