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唐朝十大名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悯农》
李坤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5首唐代的古诗?
唐诗十五首
1.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唐)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春望》作者:杜甫(唐)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清明》作者:杜牧(唐)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
《静夜思》作者:李白(唐)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咏柳》作者:贺知章(唐)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望月怀古》作者:张九龄(唐)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
《草》作者:白居易(唐)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朝的古诗有哪些?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记录唐朝的诗词?
1.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元日述怀》
2.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出自唐代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3.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出自宋代杨万里《浯溪摩崖怀古》
4.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
出自清代顾炎武《大唐中兴颂歌》
唐朝含意义的古诗?
1、《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游览金陵时所作,李白对被赶出朝堂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自从离开长安后,很多诗作都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2、《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3、《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在四川瞻仰诸葛亮祠堂所作的一首诗,通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忠君报国思想的赞扬和其功业未遂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历史的评说,也有对现实的寄寓,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4、《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唐朝皇帝大多信奉佛教,大量修建寺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 *** 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来到江南,看到满地的寺庙,不仅想起了南朝皇帝由于信奉佛教,最后不仅没能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杜牧这首怀古诗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5、《台城》
唐代: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以古观今。一股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本诗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6、《咏史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中,诗人根据历史各朝的兴亡教训,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尽管李商隐受制于时代的限制,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帝王的身上,但在他的诗中,大多数都是揭露他们败坏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7、《金陵怀古》
唐代: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这一首七律,在选材和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 *** ,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8、《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看了六朝的金陵图,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将高蟾的《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的古诗有哪些?
唐朝著名的诗有很多,比如:
1、《早发白帝城》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静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3、《春夜喜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登高》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钱塘湖春行》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7、《夜雨寄北》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8、《春晓》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秋词》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乌衣巷》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唐朝风格?
唐朝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仍有百十余座,砖石建筑在其中占绝大多数,而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建筑,则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