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8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数据显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位居全国第七,耳鼻咽喉科因其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获得STEM值全国前三、华中第一。
复旦大学版“医院榜”被患者奉为“看病指南”,最近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显示:协和耳鼻咽喉科位居全国第八、华中第一。
“科研上勇闯‘无人区’,临床上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手术,应是医疗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这句话是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肖红俊为科室定下的座右铭。他始终身先士卒,带领团队践行着国家队“敢为医先”的使命。
肖红俊教授专注于手术中。
攻坚克难
“螺蛳壳里做道场”绿色世界技术难题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诞生近3万名新生聋儿。早期,医学对先天性耳聋几无对策,家长绝望的眼神令肖红俊无法释怀,他下决心在无声的世界里闯出一条路来。
如今,人工耳蜗植入术成为国际公认的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康复办法。这种手术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内耳迷路血管神经走行密集复杂,操作空间狭小、操作精度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面瘫、眩晕、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肖红俊带领耳聋诊疗团队不断积累手术经验,完善手术规范,在协和医院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经成为常规,年完成量近200例。
2021年,湖北随州一对小姐妹经当地医院推荐找到肖红俊。肖红俊为姐妹俩分别植入人工耳蜗。手术中,要将直径约0.4毫米、长约20毫米—30毫米的电极精准植入,需要克服人体指端的不自主震颤和用力不均匀,避免极其细微的震颤和推进时用力过度对耳蜗内的精细结构造成损伤,肖红俊以精湛的技艺成功完成手术。
对于先天性内耳重度畸形、内耳外伤、中耳炎致聋、内耳纤维化或骨化等导致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难度极高,充满挑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开展。肖红俊勇于攻坚克难,探索新路径、尝试新术式,近年开展的各种复杂疑难人工耳蜗植入术100多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他擅长的人工镫骨置换术、岩骨切除术、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等疑难复杂耳科手术,代表了省市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
建强学科
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带动省内基层医院学科建设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年度STEM值榜单,是公认的对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平评价。肖红俊担当协和耳鼻咽喉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以来,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获得第四、第三、第三,量值分数逐年上升。
肖红俊教授参与制定中国“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与治疗指南”。
肖红俊还长期致力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关键技术和诊疗体系的研发和推广,2021年作为核心专家参与制定中国“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与治疗指南”,为规范化诊疗、防止误诊漏诊提出标准。
“带动省内基层医院学科建设是‘龙头’医院的使命。”肖红俊牵头组建湖北省睡眠医学联盟,助力提升全省睡眠医学诊疗的规范化。他长期坚持高质量完成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2022年助力江夏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怀救苦之心
与患者在同一个战壕并肩作战
耳鼻咽喉皆是“要道”,听不见、呼不畅、咽不下,人的痛苦感加倍,医患沟通更加困难。
肖红俊将国际上最好的耳结构手绘书引入中国,带领团队完成《图解耳外科学》的编译。他 *** 其中内容制成一本小画册,科室人手一本,循图讲解,患者一听就懂。
“我总把患者比作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肖红俊说。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机是1—3岁,可以让孩子在听力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回到有声世界,但是很多家长因为不理解或经济困难而犹豫不决。肖红俊在科室向患者展示、解读国家免费手术政策,强化术前语言评估、术后语言康复服务,在康复之路上与孩子家庭结成同盟。
“厚德、精技、笃行”的追求已然深植于科室文化当中,上周五早上7时许,肖红俊照例来到诊室,专业组医生自发组织的学科晨会快要开始。一个来自新疆,一个来自深圳,这一周两名疑难重症患者慕名前来。而待他走出手术室,已是万家灯火。
(记者罗兰 通讯员张玮)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