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诉衷情诗词(诉衷情格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诉衷情诗词(诉衷情格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诉衷情诗词(诉衷情格律)

本文目录

《诉衷情(送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1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简析】  此词开篇激荡澎湃。表现了作者精忠报国志士!但在词中,分明已是闲居山阴、尘暗貂裘的皤发老翁。  3诉衷情  寒食  僧仲殊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赏析】  这首词写西湖寒食游览盛况。首两句点明地点、时令。“寒食更风流”是一篇抒情主线。“红船”句概述西湖有声有色的游人之盛;“花外”句以背景显示富贵雍容的西湖环境。“三千粉黛”以下三句,是用数字领起的扇面对(又叫“鼎足对”),振起全篇精神。“粉黛”与上片“红船”、“歌吹”及“花”相呼应;“阑干”与“高楼”对映;“云头”与“淡烟”互举,收束了全篇意境。“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回应上片“满湖歌吹”与“花外高楼”;“十二”亦状“高楼”的豪华宏敞。近人胡云翼认为:“‘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简直太浓艳了。”(《宋词选》)实际词人在此并非专写浓艳景色,不过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想而已。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词中“一片云头”,正与“彩云”同一意旨。于是这首寒食词的通篇热烈语,遂全融入最后这句冷峻语中,归结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更显出这首词构思立意的新颖和深刻。黄升说:“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词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花庵词选》)  4诉衷情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这是一首写少女伤春的词。少女伤春,在周邦彦以前的诗人词人中有不少人写过,但跟尝果怕酸联系起来,却是罕见的。周邦彦这首词由少女尝果写到伤春,过渡自然,联系紧凑。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可见杏子成熟,当在暮春时节了,新摘来的杏子放在金盘里,色泽鲜艳明丽,不用“置金盘”,而用“落金盘”,因“落”字有从摘下到放置过程的动态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动得多。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正如韦应物诗“试摘犹酸亦未黄。”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个吃剩的杏子。青紫色的残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唇丹与青紫相间,在词人看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攒眉蹙额,娇态可掬,更惹人怜爱了。所以词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因为这不只是在写半枚残杏,而是透过残杏写少女。  下片先从少女眼里写周围环境,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无情,落花有恨。这三句似与上下文无关系。但看最后三句之后,便可体会到这三句环境描写对少女的伤春情怀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落花春雨的撩乱氛围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而伤春心事“都在眉间”。也就是说因伤春而愁眉深锁。对于妙龄少女来说,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因而有了某种爱情意识的跃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却是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上片说的少女因尝杏怕酸而攒眉,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少女因怀春伤春而攒眉,则是生活中的必然现象。这两种现象在词中来了个巧合,少女以尝杏怕酸而攒眉,巧妙地掩饰了她因怀春而攒眉,掩饰了她内心的秘密,可谓妙合无垠,这也正是作者构思细密,匠心独运之处。  这首词上下两片初看似无关系,不易衔接,实则用暗线贯串,自然过渡,结构曲折。作者又善于抒写女性心理,将女性心理活动与景物描摹巧妙结合,所以后来评论周词的都很称赞他的词法,如清陈世焜云:“词至美成,开合动荡,包扫一切。”(《云韶集》卷四)(王俨思)  5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万俟咏这首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作《送春》,大抵是因为看见词中有“送春滋味”四字吧。但其实是错会的。这首词的内容完全不是写什么送春,它乃是描绘还家之喜。词中并无伤感,相反是洋溢着一团喜气。  一开头作者就点明题旨。那是一个早晨,他骑着一匹马儿,直向家乡的路上进发。这时,离家已经不远,甚至自己家门前那一列树林都隐约可见,他心里那阵子高兴就越发按捺不住了。  昨天晚上,他宿在最后一程的驿馆里,想到第二天就可以到达家门,不禁兴致勃勃,一个劲儿喝酒(“流霞”即酒),不知不觉喝多了,今天一早起来赶路,宿酒还没全消,坐在马上还有点儿头脑昏沉。可是心里痛快。他睁开带着余醉的眼睛,瞧这四下里的风光。原来下过一场小小的夜雨,在天亮以前恰好停住。在一阵阵清凉的晨风之中,一双小燕儿上下飞舞,一转眼间,便斜斜掠过马头,互相追赶着去了。  这当然不是意在送春。我们倒是可以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写,体味到作者流露在语言之外的一团喜气。他是带着惬意的心情去欣赏眼前景物的。“小雨新霁”,“双燕舞风”,仿佛都是有意为他增添喜气。  下片是情中带景。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他如今回过头去看那已经走过来的长途。那是无穷无尽的山峦,一山又一山,连绵不绝,总算也走过来了;还有那浩阔无边的河水,滔滔汨汨,伸向天外。那山程水驿真是悠长得很啊!  他在这儿下了一个“赊”字,是什么意思呢?“赊”是诗词里常见的词。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说它有相反的两义。一是有余,一是不足。由有余可以引申为远、长、空阔、多、宽等等;由不足又可以引申为渺茫、短少、消、疏等等。此词的“赊”是作为长远解的。因为万俟咏在返家的旅程中,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所以才说“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他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到家里。回家以后,同妻子儿女一块儿团聚,从此,既不须再尝那种年年客中送春的凄凉滋味,而家中的妻子也完全可以放下那思念远人的愁怀了。  想到这儿,这位词人禁不住向蒙蒙扑面的柳絮开起玩笑来。他俏皮地向它们说道:“如今送春也罢,念远也罢,那难堪的滋味,那伤感的情怀,统统都交给你杨花去发落了!对不起,咱们再见!”  这样来描写“还家”途中的喜悦心情,不是比绘声绘影还更要生动逼真吗!  作品的风格是轻快的,遣词用字又轻清圆脆,恰好和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应。  8诉衷情  黄庭坚  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7诉衷情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100句相思入骨的诗词?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佚名《上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乐婉《卜算子·答施》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佚名《西洲曲》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李白《怨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梦微之》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诉衷情陆游词人创作本词是在什么时候?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诗词鉴赏诉衷情陆游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形象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爱国诗人隐居山中,慨叹身世、暗自垂泪的形象.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鉴赏: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 ,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 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 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 ,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 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 、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 ,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 ,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 ,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 ,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 ,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 ,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 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 ,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 ,\"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 , 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 ***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
更多诉衷情诗词(诉衷情格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