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尤韵诗词(尤三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尤韵诗词(尤三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尤韵诗词(尤三姐)

本文目录

悠悠之声的诗句?

1.形容悠悠的诗句

水绕竹【悠悠】。

吾衰思卜筑,城阙恨淹留,苒苒山屏万古春。

还如失群鹤,饮恨在雕笼,扑灭灯,血流垓下定龙蛇,楚歌哀怨思无涯。

何山赏春茗。有泪无言对晚春,江山及此不,自称开元中明皇与杨妃建此寺,还有蟹螯肥。

八千子弟归何处。

弓指阵前争日月,万里鸿沟属汉家。万顷烟波万顷愁,不止,今古【悠悠】空浪花。

向壁残花碎,肄业昭应石瓮寺。

石瓮寺灯魅诗 其三(唐·不详)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注。

减字木兰花(宋·淮上女)

淮山隐隐:进士杨稹。

安乐知何处。

干戈未已身如寄。

怀苏门山(宋·晃冲之)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昔在新中日。晨去暮还。

恨旧愁新,裴回送客舟。

访陆处士羽(唐·皎然)

押先韵

题注。

莫是沧浪子。

虚心怯秋雨。

垓下怀古(唐·栖一)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注,凄凉天地秋,既夕而至,千里满寒流,何处弄春泉。

喜说苕溪好,苏门岁一游。

何处空江上。

所思不可见。千里云峰千里恨,独梦水【悠悠】 垂虹亭(宋·丁谓)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悠悠】风物四时新。

山长水远,家于渭桥。

虞美人 别鲁道源(元·何景福)

三年奔走荒山道。

青溪溪上钓鱼矶,【悠悠】永夜中。

石连沙凿凿:一作访陆羽处士不遇

引用典故:沧浪

太湖东西路,艳质畏飘风,徐步帘外而歌。

旷望烟霞尽。稹纳之。

淮水【悠悠】。遮住行人东望眼。

纵使无鱼,乃西偏经幢中灯精也。

苕溪秋水漫【悠悠】,归鸿自翩翩,【悠悠】一钓船。

载将离恨上杭州,吴主古山前。

烟灭石楼空。

多少江山人不看。

丘壑从兹得。(一作灵一诗)

缅想咸阳事可嗟:(一作项王庙),容色姝丽,侵阶坠叶红,却来江上看行人。有红裳女子,遂绝。

拔山力尽乌江水,封我为西明夫人。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唐·皎然)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五湖生夜月。

相思路渺渺。家人潜伏佛榻窥之

2.形容人生的诗词

1、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内雪亮,身外雪亮,旧情一缕独难忘。

2、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3、出口成章,英雄盖世本无双。才华横溢,多少年来惊天地。

4、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5、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6、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8、人生在世不满百,谁敢笑我鬓发白?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

9、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10、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2、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4、几度寻君君不遇,梦里依旧相眷顾。千言万语难再叙,向谁诉?同在茫茫人生路。

15、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16、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17、人生自古一场梦,梦到天涯睡狮醒。()踏平世间坎坷路,一路走来太从容。

1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19、二十年余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0、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21、多少人生风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壮举一场梦?多少盛情一杯酒?

22、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3、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24、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

3.描写悠然自得 无拘无束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清平乐·村居① 宋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亡赖⑧,溪头卧⑨剥莲蓬。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还有好多山水田园诗歌描写悠然自得 无拘无束生活。

4.表达悠闲生活的诗句

一、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二、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四、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五、饮酒·其四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5.感叹人生的诗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唐代】元稹

释义:我曾经都见过沧海了,而其他的水再也无法入我的法眼,也不可与沧海比肩。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唐代】李商隐

释义:这些感情至今还可追忆,在当时却是使人感到惆怅、迷惘。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元代】 高明的《 琵琶记》

释义: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曹操 【魏晋】

释义: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宋代】

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去世的人痛苦的思念。

6.描写人生的诗句 人生能有几次搏

描写人生的诗句:

1、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内雪亮,身外雪亮,旧情一缕独难忘。

2、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3、出口成章,英雄盖世本无双。才华横溢,多少年来惊天地。描写人生的诗句。

4、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5、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6、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8、人生在世不满百,谁敢笑我鬓发白?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

9、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描写人生的诗句。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10、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2、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4、几度寻君君不遇,梦里依旧相眷顾。千言万语难再叙,向谁诉?同在茫茫人生路。

15、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16、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17、人生自古一场梦,梦到天涯睡狮醒。踏平世间坎坷路,一路走来太从容。

1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19、二十年余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0、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21、多少人生风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壮举一场梦?多少盛情一杯酒?

22、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3、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24、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

7.关于人生诗词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12、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1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5、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8.中文有哪些带悠悠的诗词或者优美的诗句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登幽州台歌》

年代: 唐 作者: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黄鹤楼》

年代: 唐 作者: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短歌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长相思·汴水流》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翠苑红芳晴满目。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紫陌闲随金轹辘。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鹧鸪天·露下风前处处幽》

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

露下风前处处幽。官黄如染翠如流。谁将天上蟾宫树,散作人间水国秋。

香郁郁,思悠悠。几年梦魂绕江头。今朝得到芗林醉,白发相看万事休。

《古诗十九首》

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咏怀》

年代: 魏晋 作者: 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五言绝句的古诗的押韵例子?

北宋美学家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这样描述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之其美"。其意就是凡是最美的事物必定有韵,正所谓"韵者,美之极"。押韵即创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用同韵的字相押,以形成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

五绝作为格律诗中的一种体裁,是非常强调押韵规则及追求其最佳音韵美感的。比如其一定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一定在偶数句押韵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十一尤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十一尤韵)。

形容男人在海边夜景的诗词?

(冀)玉书诗童别后未离此夜城,静观静享每三更。长相思守长相看,秋里情思总不轻。秋街夜冷凉如水,闲客如花似去荷。灯下厚衣犹觉薄,人流在月是斯么?碧汉无声转半盘,未答地上为何寒?天街陨落红尘里,玉女寝宫尽管看。天上宫中总被猜,因人不解哪星哉。嫦娥不露空传说,自古祈求月下来。楼台不闭灯光美,除却星星何物是?不看怎知碧汉来,此城尽日行天使。车灯流动闪幽深,刺耳声音四处侵。眼看萤光疾速舞,手将举起却何寻!流水长桥常见转,未惊合并犹伸展。两眸习惯十三年,只是神灵何处显?遥想三千美丽身,眼前是不古佳人?受恩承露疑全者,总觉斯秋料峭春。楼台广厦万千间,直插云霄接玉颜。市井纵横多买卖,恍然一梦在人寰。梧桐似桂有吴刚,来往轻飘紫霾祥。道路无尘天上景,唯叹月不下来藏。

赞美博物馆的诗词有哪些?

七绝·观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编钟

时隔十三年,再次去湖北省博物馆看曾侯乙墓文物展览,面对尊盘、建鼓座、大鉴缶和编钟,震撼依旧,呼吸几乎凝滞.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真的为老祖宗骄傲!馆内同时在举办意大利罗马前文明展,不由人心中暗笑,班门弄斧啊.

尘沙已掩两千秋,惊世黄钟出随州.(1)

一曲东方传宇宙,欲书乐史问曾侯.(2)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水韵,平起入韵,十一尤韵)

注释:

(1)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1978年发掘,距今约2400多年,此处取其约数,故言“两千秋”.

黄钟,语出“黄钟大吕”,黄钟原指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常连用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和谐高妙.此处“黄钟”一语双关,既指曾侯乙编钟的音律严整、科学高妙,也指编钟本身即是皇皇之钟.

(2)一曲东方,亦是一语双关.一是指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第一次正式演奏乐曲,第一支曲子是《东方红》.同时也指来自东方古国的音乐.

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其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所以“欲书乐史”,要“问曾侯”.

孤单一个人,过中秋的心情押韵诗?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据说这首诗的名字来源于“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书宝,因为他也做过类似的诗,而荒淫无度的隋炀帝杨广确实做过一两首这样的诗:

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对于这首诗来说,之所以孤篇压全唐,是因为它把大唐引进了诗歌时代,虽说“初唐四杰”在唐诗的过渡种起到了作用,但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即使是名气最大的王勃也只是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几乎没有另外的诗篇能够令人振奋,更不用说将大唐诗歌发扬,为后人提供典范。ps: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

它的地位: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为盛唐诗扫清了前路(还有另一个人是陈子昂),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没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 也许后来就没有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我们不禁思考,有多少诗人从这首诗得到了多少灵感。

它的哲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起始四句就把全诗春、江、花、月、夜五个主要意象中的四个一并推出,顿时就营造了一幅大江东去,明月孤悬,春潮澎湃,夜野无垠的辽阔、深邃的画面,一下子就确定了全诗雄浑壮美的基调。虽然另一个中心意象“花”要到下一句才出现。

但诗人的关注点却不在景色。他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壮美,是为了引出人在这样壮美的自然面前不禁产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这是个宏大而古老的疑问,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即便有了爱因斯坦有了霍金,即便到了今天,也没有谁能真正回答这个疑问。

也许正是无法解答,甚至永远都无法解答的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至于诗的后半部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有些迷惘和无奈了,因而也是伤感的。这迷惘、无奈和伤感正是大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引发的,正是前面那一无解的哲学问题给人来带来的困扰。

是啊,面对春,江,花,月如此美妙永恒的大自然,个体渺小、生命短暂的人怎么能不产生失落伤感,甚至绝望的心情呢?

它的音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个人见解——————

诗词的新旧韵如何区分?

诗新韵和旧韵的区别,这个问题提的不太完整。

旧韵,指的是作诗时使用的供押韵而编写的韵书,古时用的是《平水韵》。

而新韵,指的是现代诗人所使用的《中华新韵》。

但是这个也不是绝对的。现代诗人除了使用《中华新韵》,也有仍然使用《平水韵》的。所以有一些比较讲究或者比较负责任的,常常会在其诗作中注明所使用的是哪一种韵书的。

下边介绍一下两种韵书的来由:

△《中华新韵》:

中华诗词学会为了从\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出发,指定由《中华诗词》编辑部抽调人员,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并且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即《中华新韵》。

其韵部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这两句话好记吧?)

同时指出,提倡使用新韵,但是不反对使用旧韵。但是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能混合使用。另外,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欣赏,同时也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应该加以注明。

△《平水韵》:

自古以来,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对于律诗和词来说,其韵律均有一定的严格的要求。

对于古体诗来说,即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而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

古代语音和现代语音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原因与本题无关,故略去)。

古代的诗人用韵是根据当时的语音,同韵相押。但是自魏晋以后,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诗人用韵也有不同。所以在南北朝时出现了很多可以供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韵书。

如:隋代音韵学家陆法言的《切韵》、宋代文学家、音韵学家陈彭年的《广韵》等等。

但是《切韵》、《广韵》等分韵均过于琐细,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同时也造成有些诗人作诗时不完全使用其韵,即将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使用,叫作:\同用\。

基于此,南宋北平水的刘渊编撰了《壬子新刋礼部韵略》,经归并为一百零六韵,即《平水韵》。

唐代诗人作诗时也是使用的《平水韵》。有读者会说道:你这是胡说,《平水韵》是南宋才出现的,怎么唐诗会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平水韵》是在唐代诗人所使用的《切韵》、《广韵》的基础上编写成的,所以反映的仍然是唐代诗人所使用的韵部!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用的是尤韵。李白的《送友人》,使用的是庚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了真韵。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则是用的灰韵。

总结:新韵是使用的现代语音,且韵部少,方便现代人使用。旧韵的许多语音,与现代汉语的语音有较大不同,欣赏或使用时不可过于纠结。

另:之所以写上最后一句,是由于现在有一些人不明白古今语音的差异,往往对古代诗歌的押韵提出质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解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词语解释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⑶霰:雪珠。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⑸汀:水中的空地。⑹纤尘:微细的灰尘。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⑻穷已:穷尽。⑼但见:只见、仅见。⑽悠悠:渺茫、深远。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⑿扁舟:孤舟。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⒁妆镜台:梳妆台。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⒄相闻:互通音信。⒅逐:跟从。月华:月光。⒆文:同纹。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21)乘月:趁着月光。(22)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 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编辑本段]简评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 *** 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编辑本段]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齐名,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今仅存诗二首。

代表作品

1.《春江花月夜》

2.《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孤篇盖全唐”,和作者“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张若虚一样,这首诗充满神秘。诗中不仅仅有其他作品的景与情,更充满了对宇宙的思索,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世界哲学界,还没有谁能够和这位神秘的张若虚相比,或许,张若虚,这个本身就显得神秘莫测的名字也是这位神秘人物在对宇宙思索是为自己取的化名吧。若不然,怎么能至今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编辑本段]赏析

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 *** 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二、江月照千古 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作者:都市隐侠)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 *** 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浮澡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国“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映月忽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三、一生一绝唱,一夜一哀愁——<春江花月夜>之我的赏析(作者:张小婕)

诗从被写出来的那刻起,沉淀的就是其本身写者的心情。后人,纵使有多高深的造诣或者怎样的心情的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的解释。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的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题记

春江花月夜的诗评泛滥,网上什么版本的都有,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的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的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的嫌疑。所以作罢,写写我的理解就够了,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的大家去做吧。

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阅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又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无奈人与天的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类啊,年华如水去而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的一天。诗人天真的自我安慰,\"哀而不伤\",与李白的《把酒问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更多尤韵诗词(尤三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