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很感人励志的纪录片(最新励志电影和纪录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很感人励志的纪录片(最新励志电影和纪录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很感人励志的纪录片(最新励志电影和纪录片)

看过很多电影,也看过很多纪录片。

电影是一种超现实艺术,纪录片是一种现实艺术。有趣的是,电影更多的是想要唤起曾今的记忆,创造蒙太奇式的共鸣;但纪录片,是把你从未经历过的经历,展现给你,直接让你看。

无论如何,好的电影和好的纪录片,都能让你在别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眼泪,顺便摸一摸内心,曾今的那个理想。

今天推荐十部经典的励志纪录片,成功或失败,名誉或卑微,俗世与梦想,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一切又都是那么缥缈。

第一部,《徒手攀岩》

你是否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或者你对追求完美的人充满羡慕,世界上是否存在一件事情,是最接近追求完美这样的境界?

假设奥运会上存在这样一种比赛,一旦你发生任何失误,都会命丧黄泉, 你一定会赌上所有的专注和精力。

徒手攀岩,就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攀岩运动,本片的主角艾利克斯·汉诺说,徒手攀岩是最接近追求完美的事情。

艾利克斯·汉诺,徒手攀岩登上酋长峰的第一人,他的好友形容他是“不可战胜”的野兽。由于长期的刻意训练,他对恐惧的承受能力超乎常人。

本片从艾利克斯汉诺立志要徒手攀登上酋长分为线索,纪录了他全程的准备训练工作,并且探寻了他为什么喜欢上徒手攀岩,并且最终完成这一旷世壮举。

本片有大量令人悬吸的徒手攀岩镜头,比如身后就是几百米深的悬崖峭壁,但艾利克斯汉诺却不动声色的淡然攀登;比如岩壁只有肉眼都难以觉察的岩石凸起,但是艾利克斯汉诺却像壁虎一样要吸附在上面。

有趣的是,由于他特殊的“风险”运动,很多在常规来看简单的事情变得极其艰难,比如拍摄团队的因为担心拍摄对他造成影响,比如女友在他攀登期间选择离开以不打扰他的专注。在任何闪失都可能失去生命这样的前提下,本片传递出来的友情、爱情尤为值得思考。

第二部,《寻找小糖人》

我们如何定义成功?成功是获得财富,获得名誉,获得膜拜吗?

泰戈尔说过:“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罗德里格斯,一个身份是穿着整洁西装干活不嫌脏和累兢兢业业的金牌屋顶修理工;他生活拮据却尽最大努力带着女儿们去艺术展和博物馆;他是从小告诉她们与在最顶楼用餐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的好父亲。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非爆红爆紫的摇滚歌手,他的专辑爆卖40万张,匹敌滚石唱片的销量。

你可能再也没有见过向他这样传奇的故事,生活在美国,却在异国他乡出名;

音乐专辑在美国毫无波澜,却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

受邀去异国他乡开演唱会,却在回国后继续泰然屋顶修理工的工作。

他面对荣耀宠辱不惊的态度,和他对待音乐的态度,和他强大的个人人格,引发我们关于成功或失败的思考。

也许每一个被现实生活拒绝过的灵魂,都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得到了眷恋。

《寻找小糖人》结尾,罗德里格斯一个人被和吉他走在底特律的老街上,岁月在接到两旁的建筑行刻下了痕迹,也在他努力保持平衡行走的身体刻下了痕迹,就像他一生传奇的缩影,在世间默默地行走,在另一个世界,获得了璀璨的皇冠。

36岁的瑞典人 马利克·本德杰鲁在电视台工作期间和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合作过,例如比约克和王子乐队。所以当他06年辞职和当时的女朋友一起去非洲背包旅游,在开普敦第一次听到罗德里格斯的歌就惊为天人。

原本计划拍一条七分钟的短片在电视上播出,光是埋头整理资料就是好几个月,马利克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更大的故事,这应该是一部电影。马利克决定留在开普敦,通过罗德里格斯的女儿Eva和他成为了朋友。不过是到第三年马利克飞到底特律,两人才见上了面。起初罗德里格斯不愿意入镜,后来看到马利克在零下20度的底特律清晨抢拍雪景,被那冻得通红的年轻面孔所感动,才录了极短的一段访谈。

最难的还在于资金。如果你是投资方,你会不会投给一个首次执导的年轻导演的关于一位没人知道的艺术家的纪录片?瑞典电影研究所曾给予的电影扶持基金,也在影片投入拍摄的第三年撤出了。Malik最初用Super 8摄影机拍摄,后来连Super 8都用不起的时候,兴奋的发现苹果App store里有一个super 8的app,他用这个售价1美金的app拍了本片的大部分素材。挨到2011年,实际拍摄的部分已经基本完成,还差后期剪辑和声音配乐,还有最重要的过场动画。为了《寻找小糖人》弹尽粮绝的马利克,这时真的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他开始自己拿起画笔做一些简单的插图,在斯德哥尔摩家里的餐桌上和剪辑软件死磕,就这么哆哆嗦嗦的做完了成片。

美国纪录片领军人物Michael Moore对马利克说:“说来真有点尴尬啊,这个故事居然让外国导演拍成了。”马利克忍俊不禁的告诉业内大拿一个小秘密:其实十年前老糖他们给Michael Moore写过信,希望他能把这个故事拍成纪录片。Michael Moore抱头痛苦的嚎叫:“天啊!一定我每天收到的信太多了!”继而又恢复了严肃赤诚的神情,“我不可能拍的比你这部更好。”最寒酸的,也是最好的。

第三部,《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他是时尚界的指向标,就连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女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但是他却拒绝天价的稿费邀约,只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做事情。

他说,不收钱,就没有人可以告诉他怎么做。

影片开场,比尔说:“最好的时装秀一定是来自大街上,一直是这样,也将一直这样下去,我总是期待着与那些时装不期而遇。”

他坚持在New York Times办了数十年的On The Street专栏。仅仅是因为热爱,因为对自由的渴望,让比尔甘于辛苦,乐此不疲。

他是纽约第五大道的地标,是时尚历史的活化石,是高楼林宇中特别的风景线。

他热爱美的服装,即便是对方有时会威胁他:“别拍我们,小心砸烂你的相机。”,比尔只是微笑。

他一生纪录了无数的时尚服装,自己却永远穿一件蓝色的老布衣服,衣服是从劳防用品店买的,价值20刀,原本是巴黎街道清洁工的制服,比尔说,耐穿口袋又多。

你知道吗,据说在好的历史阶段,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短裙,靓丽的色彩,口红也更畅销;在不好的时候,人们保守,谨慎,服装也暗淡。时尚威力狮穿上衣服,变得鲜活动人。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这个名字就来自“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电影中有一幕是她去参加某时尚活动,外面无数相机对着她,她看到比尔,停了三秒。

之后,不管别人再大声喊她的名字都不再理会,径直离去。这时有人小声嘀咕:“她只肯为比尔停下来”。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中拍到他有次在一个晚宴拍照,别人要为他拿吃的,几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是那种会先吃过东西再去晚宴工作的人,因为他不允许让吃东西打扰了他的拍照。

《Details》杂志创办人之一Annie Flanders说比尔总提醒她:“不要陷入富人的陷阱”。

他在《Details》拍照,没有收取一分钱酬劳。“我们第一期杂志出版后,给了他一张支票作为酬劳。他撕碎,退了回来。他坚持如果收取金钱的话,他就不帮我们了”。

导演理查德·普莱斯2001年就开始偷偷在街上拍摄比尔工作,但直到2008年才说服比尔同意拍摄,而且是远距离拍摄。电影中有一段是比尔说:“这些蠢货觉得他们可以跟我拍到巴黎,怎么可能?!”结果下一个镜头就是摄制组跟着比尔去了巴黎……

2008年,法国文化部给比尔颁发了法兰西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授勋仪式上,比尔仍旧在满场拍照。

第四部,《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 》

你可以想象在84岁的时候,走上街头,依旧被认出你的人抢着合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美国有这样一位老人,不仅事业达到了巅峰,他是继桑德拉·戴·奥康纳之后,第二位被提名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女性,而且生活幸福,她与丈夫Martin的甜蜜婚姻,令人羡慕。

但是她的人生并不总是如此顺利,比如当她在哈佛大学就读法学的时候,去图书馆也会被保安拦下,仅仅因为她是女生。

她渐渐发现,他所爱的年级,200个人中只有9个女性,而且周遭的对女性不平等的对待稀松平常。

就连学校晚宴上,学校领导也会挖苦她们:如何解释,你们占据了一个本应属于男性的法学院席位?

当她从格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的时候,1959年,纽约没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愿意聘请她,只因为她是女生。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一路开挂,坐上了大法官的位置,并且还收获了一生挚爱——丈夫Martin。

丈夫Martin为了支持她的事业,甘愿放弃了纽约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回归家庭开起带娃模式,不得不说,鲁斯的成功离不开背后默默奉献的丈夫。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法官、第一位犹太裔女性法官,哥伦比亚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tenure)的女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法官之一。

鲁斯大学时的美国,在大部分州,雇主能以怀孕为由,解雇怀孕的员工;女性在申请贷款时,银行要他们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妻子不能以 *** 罪名起诉丈夫等等,一些列不平等的女性歧视文化。

2016年7月,金斯伯格接受了《 *** 》记者的采访,称特朗普是一个“骗子”“的确非常自负”和“令人害怕的总统候选人”,并表示“若特朗普成为我们的总统,我无法想象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想象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她的这一举动,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最高法院大法官直接干预总统大选的先例,也让她陷入口诛笔伐之中。

第五部,《科比的缪斯》

他可能是NBA最富争议的球员,很多人爱呀,维护他,也有很多人恨他,黑他。

他的数据无人匹敌,他的丑闻也传遍全球。

他就是科比,一提到这个争抢好胜的男人,大家就会想到迈克乔丹,但是对于2000年后的球迷来说,乔丹更像是贴在墙上的完美海报,太过久远,恍如神话。

而科比的巅峰生涯,刚好与新世纪的科技爆炸重叠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被媒体和社交网络围追堵截。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放大镜下的科比,他的每一句话被放大,被吹捧,或者被误读。他受万众所爱,被万民所黑。

《科比的缪斯》纪录了科比的生活,以及他遇到的挫折,他的职业生涯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功,但是却在另一些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你会在本片中看到超级巨星的另一面,也会看到当一个球星的名字所代表的名誉超越了运动员范畴后,他所面对的挑战。

科比·布莱恩特,18次进入NBA全明星赛,五次进入NBA总冠军赛,因为左膝受伤而缺席了2013-14赛季。

曾经连四场比赛,个人场均得分50+,鼎盛时期曾经单人全场拿下81分,更有数不清的绝杀。

第六部,《成为沃伦巴菲特》

如果有人对你说,股票投资应该基于对企业的长期价值预测,并且尽可能在购买后减少倒手率,最关键的是,你身边几乎没有人这么操作,就连基金经理也频频出手。

如果有人告诉你,投资就像打棒球,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如果是差球,就让它溜走,如果是好球,则要用尽全身力气击打。

你是否觉得这些想法比较反直觉?这正是巴菲特的独到眼光所在,前者讲述了他认为的“价值投资”理念,后者表明了为什么要在“能力圈范围”内做事。

作为美国第二富有的男人,巴菲特已经成为财富的代名词,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达到财富的巅峰?

巴菲特儿时喜欢读书,他经常在父亲的办公室读书,几乎把书架上的书都读了一遍。由于父亲是一个投资专员,所以童年经历,培养了巴菲特的投资天赋。

巴菲特曾这样说:“我收到的最棒的礼物,就是我出生时就拥有的那位父亲。”

小时候的沃伦巴菲特,每周的零花钱只有五分钱。可以想见,这点零花钱肯定无法满足一个小孩,于是他很早就开始进入商业领域,挨家挨户卖可乐,卖口香糖,卖星期六晚报,卖自由妇女家庭杂志。

现代证券之父格雷厄姆,教会了巴菲特“价值投资”。而在遇到芒格之后,巴菲特把那个投资阶段的自己形容为“非常残忍”。

芒格影响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寻找严重被低估的但是更有价值的企业成为新理念,即“价值投资”的内涵所在。

巴菲特的爱情也充满传奇色彩,妻子苏西离开巴菲特后致力于慈善事业。

在妻子苏西去世后,巴菲特在比尔盖茨慈善基金会上宣布将会把全部的财产捐献给社会,以他和苏西的名义捐献出来。

第七部,《扬子江中的大鳄》

我们经常羡慕与别人遇上贵人,我们也曾自问为何没有贵人相助?

媒体报道往往展现得是成功者光芒的一面,不曾想,其实每个成功者背后都经历过常人都会遇到的苦难。

问题的根本在于,你是永远在等待机会,还是在主动创造机会?

这是一个罕见的内部视角,影片导演Eri *** ain曾以首席媒体宣传官跟随马云征战商场多个岁月,你将看到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马云。

与媒体报道的那个我们印象中的马云不同,尊为中国商业企业家的领头人马云,其实在创业伊始也经历过四处碰壁的窘境。

被信息部拒绝,被体育部拒绝,与印象中自信的马云不同,被拒绝后马云脸上满是落寞与失意。

好不容易创立了中国黄页,却因为太过超前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变现模式。

创建了阿里巴巴,但是却遇到互联网泡沫破裂,融到的钱不够撑过当年的夏天。

淘宝正在事业上升期的时候,SARS却突然来袭,整个运营险些陷入瘫痪。

撑过了SARS,却与背靠华尔街金主的eBay的正面交锋,这场战争,被誉为蚂蚁与大象的战争。

就是在这样一系列的挫折中,马云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当阿里巴巴上市之时,已经发展到了拥有16000名员工,为超过一亿人服务。

第八部,《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

有一天,当你80岁,还有多少做梦的勇气?他们平均81岁,心里却住着18岁的梦。他们决定跨上“欧兜迈”,完成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这是一个由17位老人组成的骑行团,环游台湾的故事。

何清桐爷爷载着妻子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游山玩水了,环岛一圈也不觉得累。妻子问阿桐伯:“桐呀,桐呀,不知道还能这样让你载几次?”阿桐伯笑着说:“我八十岁如果还没死,还要再载你环岛!”

赖清炎爷爷一生走的坎坷,但从未放弃自己一直追寻的梦想。他勇敢的与命运激烈的搏斗,内心对人们的温柔关怀也从未磨灭。当到了生命最后阶段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念得,还都是老人家的事儿。他在病床上与死神搏斗到最后一刻,才有心无力的叹了口气:“老天爷不让我做了”。

疯了了一辈子的赖秀升爷爷,除了八十四岁还凑热闹去骑车环岛外,读高中时还男扮女装去诱捕日本兵赚点零花钱。后来还当过八个月的警察,负责“看守”一座很重要的红绿灯,在某一天竟然把蒋介石的车队给拦了下来。

即使已经八十六岁,但还是努力的生活着,当一个快乐又健康的独居老人的康建华业爷爷。他总说:“人真的要有梦想,因为梦想一直驱动着他努力生活,不是做白日梦,而是你真的愿意为这个梦去努力、去实现,这样的梦才有意义。”

追梦不迟疑,超级行动派的谭玉德爷爷,当他站在一个小小的顶峰平台上的时候,激动的无法言表。历经最多波折与挑战的梦想,终于在顶峰完成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和甜美。内心带着一丝欣慰和酸楚。他的髋骨开过两次刀,膝盖也开始退化,听力欠佳,而且还有气喘。但,就是这么一个弱者,他在84岁的时候也能圆了攀登玉山登顶的梦!

王克岭爷爷,年少19岁的时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被母亲打了一巴掌,然后他负气跑到了台湾。后来就是长达数十年的海峡相隔,有乡不能归。每当想到那天清晨,愤然离去,到现在数十年的杳无音信,不知道母亲在海峡那头是多么伤心,就觉得后悔不已。没能在母亲身边好好陪伴,这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影片中,有一段话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你人十几岁你要升学,二十几岁你要结婚,找工作,那三十几岁你可能要生小孩,其实人穷极一生忙碌,很多那个时候事实上可能是为别人而做,当他年纪大了,那他可能不太需要去承担这些压力的时候,事实上他就要做自己的时候,这个社会不给他做了。

《不老骑士:欧兜迈环台日记》是一部由华天灏执导的纪录片类型电影,讲述了17位平均81岁的长者,骑摩托车环岛13天的故事。片名中的“欧兜迈”来自日语,流行于中国台湾,主要用在闽南语中居多,是“摩托车”的意思。

参加环岛的17位不老骑士中,2人曾罹患癌症、4人有重听须戴助听器、5人有高血压、8人有心脏疾病需按时服药,几乎每位骑士都和许多高龄长者一样,深受关节退化之苦。可他们为了顺利参加环岛之旅,在六个月的准备中,付出许多努力与辛苦。

为了强化平衡感,这些老人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走直线、上下楼梯、金鸡独立、头顶书本、扭腰摆臀......课程外,有人每天清晨四点起床爬山,有人到公园打拳、健走练体力,有人天天去游泳,所有人都想尽办法,使自己的体能达到最佳状态。

纵使途中先后有人进医院、跌伤、撞车,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特别是团长赖清炎老人三进三出医院,都在治疗之后返回队伍,坚强的意志力令人佩服。13天的环岛旅程下来,16位爷爷和1位奶奶从不相识到发展出有如家人般的感情,更不约而同表示自己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第九部,《天才之击》

如果你关注网球运动,你一定对这两个名字不陌生:费德勒和纳达尔。

从2008年的这场巅峰对决里,到2018年十年间,这两位网球天才,多次相遇,他们有“既生瑜何生亮”棋逢对手般的感慨,也有互相赞扬,惺惺相惜般的感激。

如果你看他们的比赛,你会发现两个天才之间完全不同的风格。

费德勒从一开始就是卫冕者,他的比赛毫不费力,仿佛冠军唾手可得。

纳达尔不同,他是后来的破局者,他要撼动不可一世的费德勒,拼到比赛的最后一刻。

《天才之击》对包括两位球员在内的诸多相关人士的采访为基础,重新回看这场被评价为“史上最伟大网球比赛”的经典对决。纪录片的内容不仅关乎这一场比赛,同时也是以这场比赛为轴,展现费德勒和纳达尔这两位十年后的现在仍身处网坛巅峰的史上最伟大男子网球手,他们优秀的运动员精神及他们赋予网球这项运动更深的意义。

在打满五盘,经历了两次被迫暂停,三盘进入抢七,花了4小时48分钟之后,纳达尔终于成了那个踩在费德勒肩上登顶温网的赢家。

费德勒的教练Pierre说,费德勒将球技、训练还有性格特征上升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说他一直在“做什么”和“他是谁”之间寻找平衡。

2008年7月6日,伦敦温布尔顿球场。谁都未曾预料到,费纳的第6次大满贯冠军对决,会以如此风云变幻、扣人心弦缠绵悱恻的方式发展,又以充满唏嘘感慨的精彩结局收尾。

本纪录片已经充分展现了比赛的跌宕起伏、两位天才巨星的心理活动、当时各种客观因素的意外干扰给这场比赛增添的戏剧性,这次比赛,永远记载在了网球史上。

2017年1月29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两位告别世界头号种子多日的宿敌再次在大满贯决赛场上相遇。距离两人最近一次的大满贯决赛对决(2011法网),已经过去了将近6年时间,费德勒已经成为两对双胞胎的父亲,而纳达尔则经历了数次手术和恢复。

那一役两人再次打满五局。最后在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费德勒泪光流转捧起冠军奖杯。致辞时,费德勒不忘赞美和感谢自己伟大的对手纳达尔。

第十部,《含泪活着》

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父亲,他用十五年的时间,依靠自己的双手,为家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哪怕牺牲了爱一起生活的时间,哪怕错过了女儿的成长。

故事开始于十年动乱,知青丁尚彪和妻子返城回到上海,学业中断,身无一技之长,令他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里举步维艰。

在朋友的鼓励下,丁尚彪于1989年6月飞往彼岸的日本,开始了求学创业之路。在北海道的阿寒町,他和一众同胞为了未来努力学习,却失望地发现原来所谓学校不过是骗钱的 *** 之地。

但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眼看自己求学无望,但是要给女儿创造一个好条件,他要留在日本打工,因此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

15年的光阴,一家人隔着海峡默默隐忍。

女儿8岁的时候他离开,到高中毕业考上纽约大学时,在东京中转,停留十几个小时,他们才又见到。匆匆一面,还不够缓解多年未见带来的生疏,就又告别了。老丁送女儿去机场的时候,因为身份的关系,不能进入成田机场,只能提前一站下车。他下车后,站在站台上哭了,女儿亦因父亲的付出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妻子探访女儿的时候,依旧选择了日本东京转机,72小时和丈夫同游东京,所有的误会都消散,所有的苦痛都值得。父亲再次送到地铁站下车,隐忍的爱情下是车窗外的泪水和车窗里的泪水。

这是15年中,丁尚彪唯一的两次与家人相见。

丁尚彪2009年跟随女儿来到纽约定居,没有按照女儿的意愿在家安享天年,跑到外族餐厅后厨打工,开始虽然常遭外族同事欺负,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厨师长的认可,并且还获得了纽约“最佳后厨洗碗工”的荣誉奖励。

用他自己的话说,时间七十二行,无论是新移民还是非法移民,无论在哪一行,只要忍耐、认真、勤奋、行行都能出状元。

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那么深沉与伟大,丁尚彪无条件对女儿的爱,对家庭的付出, 让我们不由想起自己的父母。

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珍惜他们的付出,抓紧时间努力,去报答他们。

以上纪录片观看方式:飞观app

更多很感人励志的纪录片(最新励志电影和纪录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