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一些通信人的论坛上、在各个网络平台的留言评论中、在摆谱人接受的专业咨询里,有一股声音在质疑:运营商为什么要有套餐?炮轰通信运营商的套餐成了“政治正确”。例如:“电信运营商应取消套餐,跟水电气一样明码标价,用多少付多少”,“强烈要求取消一切形式的套餐,用多少付多少,比如1元1GB,跟水电气一样收费。”归纳起来,网民呼吁的是:明码实价、用多少付多少、取消套餐、禁止套路的定价形式。
我)。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套餐的出现是为了降价。
如果说套餐的前世是降价,那么套餐的今生就是限价,是设定了一个限制性的保护价。消费者不要反感,耐心听摆谱人一一道来。
运营商在话务经营时期,长市话和短信都是跟水电气一样明码标价,用多少付多少钱的。但进入了互联网的流量经营时期后,业务的形式改变了,计费的方式自然就要随之适应。
长话和短信的数量,主叫方是可控的,即使你说着绵绵不断情话,时间也是可计量的,自己使用了一般都心甘情愿的付费。摆谱人当过客服负责人,印象中还没有处理过承认自己打的电话但又不愿付费的投诉,投诉固话被别人并线而不愿交费的客户却是时有发生。但网上的流量,可能就是三不的:不可控、不情愿、不透明。
开车使用手机导航软件时,你车速的数据被软件根据卫星定位移动的速度被生成了,导航APP就回传给平台,经过大数据处理后,你在导航地图上看到的那一段段堵车红色线段,就有你的贡献。被上传的流量有多大,取决于平台的良心有多坏,就看取样的间隔时间是多少,不知道导航平台敢不敢公开自己的取样周期?导航的另外一个回传数据可以是你的车实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和城市未被测绘的小区或新建道路上,这些成就了平台地图的补充资料;更有一种可怕的情况,APP盗取你行车记录仪的图像回传给平台,这可是海量的流量,反正是花你的流量钱,平台才不心疼呢。平台不是无聊到 *** 你的隐私,而是行车道路图像可作全景地图使用,你只是做了他们的免费拍照车。摆谱人倒是建议平台公开大大方方地做,发动群众有偿上传道路行车记录仪数据,建立数字中国道路的元宇宙,这才是互联网思维。
一般的互联网用户,因为被信息茧房困死了,不由自主地点击被精准推送的信息头条,流量就这样不受控制着心甘情愿地流去了。
老人家由于数字鸿沟效应,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弹幕缺乏认知,被一只鸡蛋或苹果引导着点击的生活,流量就随着休闲的退休生活随意地不透明的流动。
最不可控的是放归森林的神兽——大学新生,在放飞的大学校园里、在自由的宿舍床铺上,新的手提电脑和手机,让流量就成了流水,尽情地挥洒着青春的流量。这是心智未成熟的年龄阶段、这是情绪失控的一代,在摆谱人收到的业务咨询中,就是这些人要求无 *** 套餐、更意想不到的是咨询手机定时盒的产品。从大学生要靠手机定时盒来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长来看,用套餐来限制消费费用是多么的英明神武。
综上所述,流量,是一个情感的变量,有人是感性地随性消费,会不受节制地让流量失控。人们使用流量,不像使用水电气那样理性有节制的,你总不会长开着水龙头让自来水长流不息吧?更不可能全屋电器同时无聊启动。最重要的是水电气使用了用户自觉交费。而运营商的流量费,用户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来欠费,更有恶意欠费者,公开对着运营商表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携号转网更是助长此风,有数据表明转网三家运营商甚至转回老家的也大有人在。
套餐从前世的降价,到了今生的限价,只是运营商适应人文社会现实的无限之举,摆谱人是局内人身历其中,自系,凭啥我得交钱? 这篇文里说的“摆谱人从事运营商经营管理多年,无论手机通信出什么新技术或新业务,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2G到4G5G,一个打工人从工资里能拿出多少钱来交手机费是固定的”,大学生或退休人员的宽带费也是遵循这个法则。我们运营商不是随你用户使用多少流量就收多少钱(事实做不到),而是反过来,你用户愿意出多少钱我们运营商就给多少流量让你用。就像你去茶餐厅吃饭买套餐一样,我们运营商依据各类用户的使用需求情况,设计出相应的套餐,各需所取。于是,套餐就成了现在这样的今生今世了。不然,就很有可能出现像在餐厅点菜吃饭,饭饱菜足酒醉后,食客不够钱买单。事实上通信用户就偶尔发生此事,虽然受害的是用户,但最终受伤的还是运营商,用户的恶意欠费,用户失去的是信用,可运营商损失的却是真金白银,说实在的,三大运营商互通的黑名单制度没有多少杀伤力, *** 的征信系统宁可采信水电气的诚信信息也不采用通信的,这问题值得行业深思。
套餐对流量的限制,各运营商还在探索之中,因为不单是经济问题,还牵涉到法律、政治、行政、伦理和道德、理想与现实。宪法就规定公民有通信的自由,运营商可不敢在用户通信过程中因用户欠费而随意中断其通信;用户在外国或外地使用流量中,因欠费而中断通信,于情于理央企都难以实施。一些高端大客户因突发事件而突增流量,如果因超出套餐流量而强制中断通信,那就有点不近人情,可能要流失客户。
凡此种种,运营商都不敢完全中断通信,管理过程经过多种改良、经营进行了不断探索。像流量将要用尽的短信提醒、对用户进行分类继续使用流量、超出套餐流量高价收费等等措施都在各地试运行当中。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超出套餐的流量时,对该用户限速,逐渐到无法使用,而超出部分的流量适当提高单价,以平衡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用户也在寻求使用套餐的灵活性,更有用户千方百计钻套餐的空子,所谓的避免套路也在网上流行。如果灵活使用套餐,是有多种办法的。举个例子,那年摆谱人出国去埃及,就没有使用包月的出国漫游套餐,而是选择按实际使用计费,这基于摆谱人对央企运营商的信任。结果那个月的国际漫游费增加了三百多块大洋,游玩得开心,流量使用随意,皆因流量费没有受到套餐的限制。
其实水电气计费也在改革,其一是阶梯计费,电(水)费越多单价越高,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当然是打着节约资源的大旗;其二是分时段计费,电费在深夜时是便宜一些的,你看有些人的电动汽车是设定零时开始充电的;也有精明的主妇选择在深夜才定时开启洗衣机。通于通信流量的分时段计费,技术出身的摆谱人是倡导者,合理引导网上流量的时间分配,让低收入者在网络空闲时段使用流量,推出宵夜的特惠深夜套餐,实现运营商与低端用户的双赢,这才是央企的使命担当。
今晚珠江边的围炉夜话,吃着宵夜套餐,聊的主题是:运营商为什么要有套餐?摆谱人算是把这个通信的十万个为什么之一回答清楚了,这个为什么可能连有些运果不堪设想,和谐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的时候。总结:流量套餐是为了给互联网消费者一个可以接受的限制性保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