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转眼间进入2022年了,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比如悉尼漏斗网蜘蛛从异纺蛛科独立出来成为了阿特蛛科……以对人类的毒性为准,目前世界上的剧毒蜘蛛有四大类:
(一)俗名悉尼漏斗网蜘蛛的阿特蛛科(Atracidae)下的阿特蛛属(Atrax)和厚爪蛛属(Hadronyche)。注意,国内常见且广泛分布的漏斗蛛科(Agelenidae)并无剧毒,只是其中文名碰巧与阿特蛛科的俗名相似而已。
(二)俗名黑寡妇蜘蛛的球蛛科(Theridiidae)下的寇蛛属( Latrodectus)。
(三)俗名巴西游走蜘蛛的栉足蛛科(Ctenidae)下的菲纽蛛属(Phoneutria)。
(四)俗名隐士蜘蛛或小提琴蜘蛛的刺客蛛科(Sicariidae)。
至于之前被认为有剧毒的白尾灯蛛Lampona cylindrata,目前从澳洲人的亲身试毒结果来看,并不能算得上剧毒。例如1989年的一篇论文统计了明确为蜘蛛咬伤且对咬人蜘蛛的种类进行了准确辨识的36个案例,其中8起为白尾灯蛛咬伤:
据这篇论文报道,白尾灯蛛咬伤的症状为:
轻微刺痛到短暂的剧痛瘙痒、红斑、局部肿胀和肿包没有全身性症状或焦虑(焦虑是黑寡妇等具有神经毒素的剧毒蜘蛛咬伤后的常见症状)另一项研究对130例白尾灯蛛咬伤的症状进行了统计:
也把白尾灯蛛咬伤的症状分为三类:
仅在被咬时和被咬后的短时间内疼痛除疼痛外,伤口处红肿,但在24小时内消退除疼痛外,伤口处红肿并有皮损,持续5~12天其中83%的人出现了伤口红肿,27%的人认为疼痛“算得上剧烈,与蜂蛰差不多,或者更疼一些”,但没有人出现伤口溃烂(刺客蛛的磷脂酶毒素中毒特征)或全身症状和焦虑(寇蛛、阿特蛛、厚爪蛛和菲纽蛛的神经毒素中毒特征)。因此,我认为白尾灯蛛并不能算作是“剧毒的蜘蛛”。
至于前述的四类剧毒蜘蛛,它们的毒性和咬伤后果大致如下:
(一)俗名黑寡妇的球蛛科寇蛛属蜘蛛(国内有分布)
寇蛛属蜘蛛的典型特征是腹部腹面的沙漏型红斑:
寇蛛腹部腹面的沙漏形红斑。图片来源网络由于寇蛛普遍体型较小,其螯肢(就是毒牙)难以刺穿人的皮肤,因此被咬后出现严重症状的几率很低(例如林院士的答案中提到2003年美国2720例寇蛛咬伤中仅有13例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但因其毒性极强,且对哺乳动物特别有效(例如Maroli等人实验发现寇蛛Lactrodectus mactans的毒液对小鼠的半致死量低达0.0009毫克/克体重,但对鸡只有0.002毫克/克体重,对青蛙更是只有0.145毫克/克体重),因此一旦咬穿皮肤且注入了足量毒液(蜘蛛和蛇类似,并不是每次咬人都一定注入毒液的,即便注入毒液,数量也有多有少),便会出现如下症状:
咬伤当时,疼痛轻微,常不被人注意到(寇蛛体长不过1厘米上下,螯肢很短,就算咬穿了皮肤,伤口也很浅)。咬伤后10~60分钟在伤口周围出现疼痛,很快扩散到周围的肌肉组织,造成肌肉剧痛和痉挛(这是因为寇蛛的毒液中含有专门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毒素)。腹部肌肉因为痉挛变得非常僵硬(寇蛛咬伤的特征症状之一),面部大量流汗以至于整张脸都被湿透(寇蛛咬伤的特征症状之二),眼皮和嘴唇肿胀、咬肌紧缩。焦虑感和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寇蛛的毒液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如果呼吸肌和咽喉部位的肌肉受到影响,则有可能使人死于窒息。在不施加任何治疗的前提下,上述症状可持续5天之久,随后被咬伤的人还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但在及时给予抗毒血清+葡萄糖酸钙联合注射的针对性措施之后,疼痛可以在10~20分钟内消失,被咬伤的人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全恢复。因此近几十年来已经几乎听不到有人死于寇蛛咬伤的报道(个别近年来的报道也存在一些疑点,参见大部分的朋友对蜘蛛都很害怕,那么蜘蛛所有物种加起来一年在全世界到底致死多少人呢?)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两种寇蛛,分别是主要分布在西北新疆等地的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和散见于南方各地的华美寇蛛Latrodectus elegans,前者通体漆黑,仅在腹部腹面有寇蛛属典型的沙漏形红斑(地中海地区的间斑寇蛛腹部背面也有红色花纹,和国内的不同):
华美寇蛛腹部背面则有近似圭字形状的红斑:
如果你没有挑逗蜘蛛的丰富经验却又遇见了这两种蜘蛛,还是不要招惹为好。
(二)俗名悉尼漏斗网蜘蛛的阿特蛛科下的阿特蛛属和厚爪蛛属(澳洲特产)
和体长通常只有1厘米左右的寇蛛不同,阿特蛛科都是些体长4~7厘米的大块头,巨大的螯肢据说能咬穿指甲:
阿特蛛属于原蛛类,螯肢非常大。图片取自网络因此对它们来说,问题就是要不要注毒,注多少毒的问题了……和寇蛛一样,阿特蛛的毒液也含有大量神经毒素,因此咬伤后的症状、致死原因和处理手段都与寇蛛类似:
症状——剧痛、肌肉痉挛、颤抖、出汗、呕吐,和寇蛛不一样的是它还能造成视力下降和小便失禁……致死原因——呼吸中枢麻痹处理手段——注射抗毒血清+葡萄糖酸钙2005年的一项研究
统计了138例阿特蛛科蜘蛛咬伤的案例,发现:
其中77例咬伤表现为“严重中毒”(severe envenoming), 75例使用了抗毒血清治疗(因为体型大,不存在寇蛛那样能否咬穿的问题,只存在是否注毒和注毒多少的问题)。在历史上贡献了大多数死亡案例的Atrax robustus咬伤后只有17%的人表现为“严重中毒”,而厚爪蛛属的Hadronyche cerberea和H. formidabilis咬伤后分别有多达75%和63%的人表现为“严重中毒”,但后两者的致死案例很少。阿特蛛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他种类的蜘蛛几乎都是雌蛛毒性强于雄蛛,繁殖期的雌蛛毒性最强,但阿特蛛却是繁殖期的雄蛛毒性更强。这是因为它们的雌蛛个头很大,平时又穴居,很难遭到天敌攻击。但雄蛛在繁殖季节要离开巢穴,在剧毒生物繁多的澳洲大地上寻觅配偶,于是就慢慢进化出了超强的毒性作为自卫武器。
(三)俗名巴西游走蜘蛛的栉足蛛科下的菲纽蛛属(南美特产)
和绝大多数遇见人类只会逃跑或装死,直到觉得无路可逃了才咬人的蜘蛛不同,菲纽蛛据说是极少数敢于主动攻击人类的蜘蛛之一。当你看到它像下图这样举起四条前腿亮出毒牙,如果再不后退,下一秒它可能就跳到你身上了:-)
凯氏菲纽蛛Phoneutria keyserlingi。图片取自网络(油管上有个视频,拍摄者看见菲纽蛛在他面前摆出这个姿势,想抬脚踩死。结果他刚抬起腿,蜘蛛就跳到他腿上咬了一口……)
菲纽蛛毒液所含的也是神经毒素,针对的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钠离子通道,咬伤后的主要症状是:
剧痛,有时可引起休克呕吐、心跳加速,感觉寒冷和紧张据说男性被咬伤后可能出现持续几小时的异常勃起……有些文献称菲纽蛛是毒性最强的蜘蛛,并给出了其对老鼠的个体半致死量数据为0.006~0.013毫克/每只。但根据上面寇蛛Lactrodectus mactans对老鼠0.0009毫克/克体重的半致死量数据,这俩究竟谁毒性更强还很难说……从人类咬伤数据看,在有记录的超过7000例咬伤中仅有2%的病人需要注射抗毒血清,和10人死亡。比起前两者来还是有差距的。
(四)俗名小提琴蜘蛛的刺客蛛科(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美洲)
与前面三类蜘蛛不同,刺客蛛科的毒液含有的是能分解细胞膜的磷脂酶D,因此咬伤后的症状主要是:
伤口周围持久不愈并且缓慢扩大的溃疡(细胞膜分解导致组织坏死所致)。由于组织坏死后大量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又会 *** 身体产生发热、溶血等全身性症状。对于幼儿、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大量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导致急性肾衰竭而死亡(和挤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个原理,但坏死组织数量远不如前两者,因此只能在幼儿、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中引发急性肾衰)。关于刺客蛛毒性的更多知识,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总的来看,在上述四类蜘蛛中,最危险的还是俗称悉尼漏斗网蜘蛛的阿特蛛属和厚爪蛛属,因为它们体型最大,意味着更容易咬穿人的皮肤(寇蛛泪目),毒液量更大,同时也更不吝于使用毒液。这四类蜘蛛的“杀伤力”对比如下:
俗名致死率严重症状率[1]悉尼漏斗网蜘蛛<1%[2]54.3%[3]黑寡妇蜘蛛<1%到5%之间[4]11%巴西游走蜘蛛0.1~0.2%2%小提琴蜘蛛极低[5]不明[6][1]以需要注射抗毒血清为准。
[2]澳洲统计1927~1979年的52年间每年有30~40人被咬,全部被咬案例中有13~14人死亡。
[3]澳洲统计138个被咬案例中75人需要注射血清,但这是阿特蛛科下来自阿特蛛属和厚爪蛛属的六个种的综合统计。
[4]1945年时美国统计被咬死亡率为5%,七十年代有了抗毒血清后降到1%以下,北美地区最近35年来没有死亡记录。
[5]美国统计1994和2004年各有一人死于刺客蛛叮咬,由于刺客蛛在北美广泛分布,这十年里的咬伤案例至少应在千例以上。
[6]刺客蛛咬伤造成的伤口溃疡常与糖尿病、褥疮、皮肤感染和肿瘤等原因造成的溃疡混淆,难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统计,例如美国曾经有人统计了600个“认为是蜘蛛咬伤所致”的案例,调查后发现其中80%都不是蜘蛛咬伤,参见大部分的朋友对蜘蛛都很害怕,那么蜘蛛所有物种加起来一年在全世界到底致死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