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诗词律网(诗词律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诗词律网(诗词律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诗词律网(诗词律诗)

本文目录

诗词的韵和律是什么意思,我有一首,但不?

诗和词都是沿用古代的作法:韵就是韵脚。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 水拍云涯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韵脚:难,闲,丸,暖,寒,颜。一般说:一三五不论, *** 分明! 律,是格律,格律诗要讲究平仄,对偶,都有具体明确要求,不得随意突破,另外填词都按词牌子填!如:《卜算子》 ,《蝶恋花》,《沁园春》,《满江红》,《渔家傲》,《十六字令》……都是有固定字数,固定格式的!所以叫格律!平仄也是现代人不太容易理解的,不光是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时有入声字,它有点像现代的轻声,短触而轻,这要查古籍专用工具书,一半句还真说不清楚! 如:五言绝句,如果是平起,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七言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诗、词、歌、赋,分别指的什么?

诗体的一种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诗词的节奏、韵律统称什么?

你问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回答你:诗词的节奏、韵律统合起来是为词牌名?

节奏,大概有两种:一是音乐中长短不一的音符的组合。二是指有一定规律的进程,即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韵律,“韵”字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诗经》直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律,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韵和律合起来叫韵律。

你提的问题是问节奏、韵律,并没有提及粘、对、救拗(粘、对是律诗的基本要求),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某种文学载体要求长短结合、抑扬顿挫的节奏,又要符合平仄、押韵的格式?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你提的问题,可能是想问词牌名吧。??

初学写诗,有哪些方法?

初学写诗,如果是学写格律诗,我认为应该从阅读开始。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除了古人诗词外,当代也有很多诗人写的诗集。多读多看,使自己融入诗人的意境中去,从而提高自已对诗的领悟能力。

此外,要提高自已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排列组合千变万化。要努力把各类语言文字从白话中变为诗的语言,写出来的诗才有观赏性。

在以上基础上,再去学习诗词的格律变化和押韵方面的要求。

如此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慢慢就能学会写诗了。

要强调的是,学会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好写精,直至写出脍炙人口的诗句来。学无止境,不断学习,不断练习,旷日持久,必有所成!

诗的韵律有哪些?

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诗词中出律和不律是什么意思?

出律:诗词格律术语,多用作诗词对联的平仄上。对仗工整,不得出律犯拗。

不律:不守规范,不守法理。应该和出律意思相近,就是触犯了诗词的格律。

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诗词格律,是唐宋以后发展起来的。最初的古诗并没有所谓的“格律”,只有声调和节奏,大家只要读一读《诗经》就很清楚了。也就是说,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兼顾到听觉上的美和视觉上的美(中国的文字是有视觉上的美感的),也就可以了,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到了近体诗,声调和节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最初和格律应该还是两码事,我就怀疑李白在写诗的时候还要讲究什么平仄,而是他写的诗,声调和节奏让人觉得很美,于是便从中总结出了“格律”,这本应是作为参考的,后人却把它搞成了教条。

有人会说,唐代那么多的诗人,“格律”就那么几种,难道不遵守格律自由创作会那么整齐划一?这要分两句话说。一是美是有时代性的。比如流行歌曲,也许在后人看来调子就都差不多。二是事实上唐人诗“出律”的比比皆是,只不过后人有什么所谓的“拗救”为其曲意解说罢了。

词又与诗不同。最初词叫“曲子词”,表明它是为曲子填写的歌词,这就必须要有严格的格律,否则没法唱了。但到了“曲子词”变成“长短句”的时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那是因为近体诗那千篇一律的五、七句型严重地限制了形式美的发展,文人渴望找到新的形式美,于是曲子词的参差的句型成了他们创新所借鉴的对象。但这种创新一开始就是有偏差的,即过于重视原曲子的“格律”,即使在后来创“新声”时也是如此。这一点在很早就有人批评,王安石说:“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更多诗词律网(诗词律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