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现如今爱无能的人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
没爱的时候盼望爱,有爱的时候逃离爱。
又或者,没爱人的时候,对寻找爱漠不关心;
有爱人的时候,对培养爱毫无热情;
爱情遇到问题的时候,搁置问题,跨过问题,压抑问题,否认问题
唯独不解决问题。
在一个看上去年轻人大都崇尚着快节奏、高活力、满心热情与意气风发的时代
一提到爱情,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很多人,瞬间变成了霜打的茄子
从动不动就伤怀的情感怀旧,到面对爱情时主动或者被动选择的死气沉沉
对很多人而言,在鲜活亮丽的生活表象之下,悸动的心早就荡然无存了
但其实,你可知道: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爱的反义词是冷漠。
我对妻子说:“如果有一天你对我没感觉了,别跟闺蜜说,我希望我能第一个知道。”
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我对你没感觉了,我才懒得搭理你提这事儿。”
心如鹿撞的时候,知道这是遇见了真命天子,比如灰姑娘和王子。
就算感觉对方有些讨厌,两人也有可能终成眷属
怕只怕对对方没感觉,来时不厌、去时不念的人当不了爱人。
一般朋友们吃饭,其实聊第三方的“八卦”最安全,因为它不触及任何一个与座者的灵魂深处。
看似嘻嘻哈哈地聊着些秘辛与隐私,反而恰恰是每个人给自己心理设了防的具体表现。
人还算是一个懂得追求幸福的物种。
人追求着安全的环境、情感的联结、良好的社会关系与集群地位。
可是追求幸福的物种在今天却对堪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望而却步
尽显“爱无能”的心理疲态
这看上去矛盾非常。
究其原因,未必是受过伤,有的人不曾被爱情伤过却也唯恐避之不及
未必是怯懦,有的人并不是“不敢”,而纯粹是“不愿”去面对爱情
未必是高处不胜寒,女神和男神们未必真地那么认可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可能是人们太现实的缘故吧。
每次聊起爱情就要聊“情感投资回报比”
他们面对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听四面之词,做出一家之言的评估。
这着实阻碍了自己的脚步
在还没有爱之前,就给自己的爱做足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假设一旦勉为其难地有了一段爱情,就用“果不其然”的眼光套用曾经的预想
又觉得这份爱这样或者那样地控制了自己,并辜负了自己。
走不出“我”的人,是被爱情以及自己对爱情的错误认识所控制的可怜人
就像跳交谊舞时总踩到对方脚的人,连声道歉后逃离舞池再不愿尝试,一跳舞就犯怵。
这段舞就叫爱情
那么,怎么做能让自己走出“爱无能”这一障碍?
一、亲密:良好感觉体验的基础
在身体上接受对方,与在心理上接受对方是相互促进的,没有必要反感合理的肢体接触。
大城市里的很多人,除非礼节性的握手以及挤地铁,否则绝难与人有所肢体接触
在身体上已经拒绝了他人,又如何能在情感上接受他人呢?
NBA球员扣进一个好球都会和队友击掌互相鼓励
就算队友不在近旁,也一定要伴以深情凝视地远远一指,做一次隔空的亲密接触才算够意思。
二、 *** :爱的催化剂
很多人以自己的理性和精明为荣,不过在 *** 四射的爱情中,请允许自己一定程度上摒弃理性。
“爱情”之所以叫“爱情”而不叫“爱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在这一领域比起讲理来,讲情的效用更为明显一点。
对一些失恋的人而言,“要不要把前男友或前女友送的礼物还回去”是一个分外纠结的问题:
现在我们不是恋人了,
什么东西该还,什么东西该留;
还多少,留多少;算不算折旧;
这东西我俩一块儿买的是不是要还他一半,
等等。
这之所以成为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在用一种过分理性的眼光——就像做生意或者借贷款一般看待自己的爱情。
思考这个问题太缺乏实际的意义
它充满着理性的条条框框,而没有爱情应该有的那种游刃有余。
处理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随性一点,甚至任性一点
你想怎样就怎样
可以统统还给前男友或前女友
也可以一股脑全扔掉
甚至找个安全的地方都烧了。
你想怎样做都可以,但你唯独不要纠结于这个问题本身,因为在你纠结这事儿的时候,你被你的理性给坑了。
三、 承诺:关系发展的保障
非常多“爱无能”的表现是“爱无力”
而“爱无力”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在于对承诺的逃避。
培养爱情的重要资源便是承诺:
从“下班回来买颗白菜”到“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都是依托或大或小的承诺从而对亲密关系进行培养。
四、将“我”变成“我们”
试着在对方身上花更多心思,观察爱人的喜好,去了解他过往的事情。
学会付出,你为一件事花费了更多的成本,就越不会轻易放弃它。
眼看就要到山顶了,还没见着日落,纵使你已疲惫不堪,可你都已经爬了这么久,现在甘愿放弃吗?
别再把靠近自己的人推开了,将对方放进自己未来的规划里,前方的坡一起爬,有个人一起承担痛苦,痛苦减半。
“爱无能”不是顽疾,是可解救的,但是你要花功夫,希望大家都能有美满的爱情。
文章提炼于书籍《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作者叶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