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0注定要在时代的年轮中,留下一道浓墨重彩的刻痕。当潮水退却,每一朵浪花的脚步,都值得被记录。
感怀时代,致敬榜样。凤凰网奇点商业“致敬2020”年度价值榜单评选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评选活动涵盖商业地产、物业管理、长租公寓三大领域,将从行业发展、企业实力、公益帮扶、产品升级、人物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展开评选,推出十大行业价值排行榜,致敬大时代下具有标杆意义的人物、企业和项目。
凤凰网奇点商业“商业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研究课题同步开启,针对集团项目数量、租金收入、运营能力、美誉度等多重维度,覆盖全国多数商业地产企业,对商业地产企业综合实力进行调查研究。
在风云变幻的2020年,我国商业地产转型突围已经是行业内的必然趋势。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前,企业的综合实力往往是其抗风险能力、资源转化能力以及趋势预判能力的叠加体现。
目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消费回暖的浪潮下,商业发展已渐入正轨。国庆长假期间,累计了三个季度的消费需求呈爆发态势,旅游、购物、休闲等消费数据均大幅度增长。据汇客云数据平台监测,8天假期内,全国购物中心总客流数达7.41亿人次。巨大的消费活力显示出我国实体商业的极大韧性。
纵观全局,今年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亦亮点纷呈:疫情后商业项目进入密集开业期;由规模化向轻资产转型备受瞩目;资产证券化探索再迎创新;全渠道运营焕发出巨大机遇;内地市场成港资商业避险地。
运转加速:规模造就护城河
受黑天鹅事件影响,今年上半年商业地产拿地、开发、招商等均受到限制。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国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仅60余个。疫情缓和后,商业项目的开业也迎来高峰,下半年全国计划新开各类商业项目数超400个。
从 *** 圈地情况来看,万达依然凭借居高不下的规模化和客流量占据顶端位置。截至2020年9月底,万达商管累计开业336个万达广场,在建万达广场166个。下半年,万达广场预计有31个项目开业,拟开业数量在全国商业地产企业中位列第一。
十一期间,全国336座万达广场总客流和去年同期比恢复103.8%,销售收入同比恢复118.3%。
与此同时,有“商业地产黑马”之称的新城控股,下半年也预计有31个吾悦广场入市。截至2020年6月底,新城控股旗下吾悦广场已进驻全国105个城市,开业、在建及拟建的吾悦广场数量131个,持续形成商业规模和竞争力。
作为商业地产排头兵,龙湖集团、凯德集团、印力集团、爱琴海、新世界中国、世茂商业等持续依靠精细化运营抢占高位。
图:龙湖苏州星湖天街
争取新一线城市,10月30日,龙湖苏州星湖天街开业,项目建筑面积15万㎡,是该区域唯一一座一站式商业综合体,也是苏州第二座龙湖天街,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达250万人次。
近年,龙湖商业提速明显,龙湖集团副总裁李楠曾提出愿景:到2020年,龙湖商业旗下开业商场总数将超50座,商业租金目标预计达成60亿。
图:上海北外滩商圈
凯德集团打造的上海北外滩来福士也预计年内全面开业,该项目为全球第十座、上海第三座来福士。截至2019年底,凯德集团在中国的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700亿人民币,占集团总管理资产的41%,新加坡和中国两大市场仍然是主要贡献者。
今年,世茂房地产更名世茂集团,更凸显了多元业务的版图,而商业无疑是重要一极。截止2020年中期,世茂商业已进入全国28座城市,拥有54个商业项目,经营管理面积逾700万方;其中35个商业项目投入运营,经营管理面积近270万方。
图:长沙世茂环球金融中心
2020年,世茂主要有两个商业项目开业,分别是长沙世茂环球金融中心和成都世茂广场。目前,长沙世茂环球金融中心及底商世茂52+已全面落成,助力芙蓉CBD经济发展,为华中经济新高地崛起提供动能。
另一边,2020年华润置地则迎来近五年中,商业项目开业量最少的一年。今年仅有成都万象城二期及宁波万象汇(7月已开)、沈阳长白万象汇、杭州东站万象汇计划开业。
从时间来看,业内颇多饱受关注的项目将在12月集中亮相。如北京东坝万达广场、北京大兴大悦春风里、天津生态城爱琴海购物公园、武汉K11艺术购物中心等。
资管博弈:发展模式迎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行业轻资产模式探索进入新阶段。如何有效进行资产管理,在保持较低风险水平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标杆商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
9月28日,万达商管对外宣布,从2021年开始,万达商管不再发展重资产,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9月底,万达在建的166个万达广场中,“轻资产”项目达128个,在建项目基本满足万达商管未来3年每年开业万达广场不低于50个的计划。
去年,一向以“慢”示人的大悦城控股也表示,未来3-5年持有性项目将超过50个。凭借优质运营能力,与私募基金合作,大悦城正转型为轻型资产管理商,通过收购有潜力的存量项目改造成商业体。
爱琴海商业自2012年抓住轻资产兴起的契机,如今已步入轻资产扩张期。截至2020年8月,爱琴海运营购物中心项目26座,累计签约管理项目超过100座,在营商业面积400万㎡,为业主创造的年租赁收益近30亿元。
印力集团则借鉴凯德的轻资产模式,通过引入基金来补充自身资金,将金融和商业地产融合起来。今年,其资产证券化探索也再迎创新,10月27日,“中金-印力深圳印力中心第二期CMBS”成功完成簿记,成为深交所首个单SPV结构CMBS及市场首个单SPV续发型CMBS。
拥抱线上:全渠道运营开启风口
运营方面,疫情则使得很多企业开启了全渠道运营探索。戴德梁行宋洁表示,“搭建基于购物中心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全场景运营的赋能系统,是成为购物中心数字化的关键一步。或许10年以后回头看,‘全渠道运营’作为下一个抓手和能力或许就是在今天开始孕育的。”
据悉,疫情期间宝龙商业“纽扣计划”加速推进。按照宝龙商业的规划,未来,“纽扣计划”将推动“新商业”战略走进商业场景下的万物互联,将商户、消费者、运营者连接在一起。
合生汇
龙湖常州龙城天街上线了首个消费者可与商户直接沟通、线上销售并实现成交的互动粉丝圈——天街圈,浏览量超80万;远洋商业旗下购物中心也采用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等线上数字平台进行了视频营销。
港资艰难:内地或成救命稻草
经历了上半年疫情风波的洗劫,对物业横跨内地、香港的港资企业来说,这一年不仅是大变数之年,更是业务考验的“关键之年”。总体来看,港资商业在今年均元气大伤,但内地商业的快速恢复或成为其可以倚靠的后盾。
截止2020中期,太古地产股东应占综合溢利10.29亿港元,同比下降89%,来自香港零售物业组合的租金收入为12.6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0%;自中国内地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10.99亿港元,同比减少8%。
九龙仓集团录得收入55.51亿港元,同比下降31%;股东应占亏损达17.41亿港元,2019年则盈利24.5亿港元,内地投资物业收入19.32亿港元,同比下跌5%。
受疫情影响,恒基兆业的股东应占基础盈利较去年同期减少23%,仅为51.82亿港元,归母净利28.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2%;新鸿基总收益20.50亿港元,同比减少2.06%;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95亿港元,同比减少32.43%。
上半年,恒隆地产中国香港与内地租赁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香港的物业租赁收入下跌5%至19.07亿港元,营业溢利下降10%至15.65亿港元,但内地的物业组合的租赁收入却增加9%至20.62亿元,零售额增长6%。
需要指出的是,受惠于国内疫情防控成效及商业复苏、“内循环”消费政策支持,港资商业纷纷将下半年业绩恢复指向内地。
如太古集团主席施铭伦表示,在钟表、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牌的销售带动下,预计零售销售额在今年下半年将获得改善;恒隆地产亦指出,内地业务自4月起迅速及大幅度复苏,特别是在奢侈品销售方面。预期下半年内地业绩将快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