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她成于锦衣玉食的豪门世家,也毁于骄奢纵逸的大小姐做派。
文/荠麦青青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
杜甫曾在《咏怀古迹》中,写当年远嫁匈奴,最终客死异乡的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墓昭君出塞,是肩负着“和亲”的使命,最后的收梢也不过是:独留青冢,终成魂无归处的异乡人。
两千年后,同样风华绝代的陆小曼,63岁时离世。一座空冢独向黄昏,她生前的唯一愿望是与徐志摩合葬,终未得。
1
追溯她的前半生,显然是一部豪门世家的传奇。
其父陆定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曾担任 *** *** 的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多年,后辞官经商,成为“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陆定经营有方,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
小曼的母亲是江南的名门闺秀,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先生的长女吴曼华。
优渥的家境,自然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陆小曼从九岁到十四岁,陆小曼一直在北京女中读书,直到十五岁,被父母不惜重金送进了圣心学堂。
陆小曼不仅有倾城之貌,而且冰雪聪明。
▲陆小曼画作《山溪烟雨》在良好的教育熏陶下,陆小曼诗词、绘画、音乐无一不通,还擅长京剧昆曲。除此之外,能朗诵,会演戏,且写一手端丽俊秀的蝇头小楷。
多年之后,看过陆小曼绘画的人都不禁为之赞叹,可见陆小曼的艺术天分有多高!
为了让女儿得到更好的深造,陆定夫妇还请来了英国的家庭教师,教授陆小曼。
陆小曼十五六岁时,已经能用英语写信写文章了。写出的文章行云流水,毫无阻滞。陆小曼不仅英语娴熟无碍,而且说得一口流利漂亮的法语。
▲ 陆小曼当时北洋 *** 的外交部长顾维钧要求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法文、英文、又美丽大方的女孩子参加外交使节工作,陆小曼成了最理想的人选。
那一年,她才17岁,她就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并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身段婀娜的她翩翩起舞的时候,优雅的舞步,曼妙的风姿,倾倒众人。
名家梁实秋对她赞不绝口:“在北平的大家闺秀里,(陆小曼)是数一数二的名姝。”
连一向谦谦君子风的胡适也妙喻佳人:“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陆小曼送给胡适的照片,右题“小曼用功小景为老师解嘲”那时的陆小曼是享誉京师的名媛,与同一时期上海的唐瑛并称“南唐北陆”。
2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陆小曼也不例外。
出身望族,以为婚姻大事的自由度会高些,非也!陆小曼的第一次婚姻就属父母之命。
她的夫婿叫王庚。父母钦定的人选想必是人中龙凤。
▲ 王庚王赓绝非等闲之辈。191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美国西点军校攻读军事。当时与艾森豪威尔是同级。艾森豪威尔日后成为欧洲盟军统帅和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
出身于普林斯顿和西点两所高等学府的才俊,在20世纪初的中国似乎再无他人。
1920年的王赓晋升为陆军上校,30岁官拜少将,旋即晋升中将。名校毕业,志大才雄,前途无可 *** 。
陆小曼的父亲无疑是个慧眼识珠的人,他觉得只有王赓这样的俊彦才是女儿天造地设的佳偶。
但真正的爱情,并非一堆旗鼓相当的硬件配备在一起,也非一张脸遇到另一张脸,而是一颗灵魂遇到另一颗灵魂。
▲ 陆小曼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且窈窕世无双的她,追求者络绎如浮云。结婚前,她还是一个充满了烂漫绮思的少女。她想象的婚姻是“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闺中之趣,是软玉温香、卿卿我我的爱意绵绵。
但一心想在事业上宏图大展,且不解风情的王赓对陆小曼的旖旎遐思毫无意会。
这让陆小曼失望万分。
失望之余,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徐志摩。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人的重要代表,当时已经名声大噪。他留学后回到北京,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陆小曼。
▲ 徐志摩当那个顾盼生辉,娉婷绝尘的陆小曼映入他的眼帘时,他曾黯淡了许久的世界顿时山明水媚。
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任警察局长,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因与王赓师从同门,受其照顾爱妻的委托,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便多起来。
有段时间,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当时的徐志摩感情遭遇重创,他苦苦追求的林徽因跟梁思成喜结良缘,自己则成黯然落败的独行人。所以,能在失意之余,陪伴在绝代佳人身旁,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心灵慰藉。
徐志摩天生就浪漫多情,遇到喜欢风花雪月的陆小曼,无疑是棋逢对手。两人一起吟诗作画,一起扺掌而谈,会心处,四目交接,电石火光;逸兴遄飞时,两人开怀大笑。
▲ 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徐志摩的心中,陆小曼这个妙人,“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
艾青说徐志摩“在女人面前显得特别饶舌”,他能赢得独守空闺的陆小曼的欢心便也在情理之中。
他给陆小曼写了很多情书,后被辑录成《爱眉小札》,信手拈来一些片段,皆是炽烈无比的情话:
“眉你真玲珑,你真活泼,你真像一条小龙。”
▲ 陆小曼与徐志摩“ 真的,小曼,你已经激动了我的痴情。我说出来你不要怕,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黑暗里去寻求唯一的光明。”
她给他的回信也意态决绝:“我要往前走,不管前面有几多的荆棘,我一定直着脖子走,非到筋疲力尽,我是决不回头的......”
3
不久,王赓出任南京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风闻徐、陆二人的韵事,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如念夫妻之情,立刻南下团聚,倘若另有所属,决不加以阻拦。”
并且祝福陆小曼:“希望你能过得幸福。”
▲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于北京北海公园举办婚礼离婚后的小曼,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在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双方的家长皆痛恨他们的作为,拒不参加婚礼。
梁启超在胡适等到人的劝说下,勉强来给徐志摩当证婚人,在婚礼上,老先生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并语带讥诮:“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当时的徐志摩追求的是新思潮,他将与陆小曼打破世俗的爱情当做是对理想的捍卫。
所以即便面对众多的质疑与诘难,他慷慨陈词:“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陆小曼也表现出宗教徒般的虔诚:“真爱不是罪恶,在必要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
用郁达夫的话说:“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钢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结婚之初,新婚燕尔,两人在徐志摩老家的老宅子里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隐居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矛盾就爆发了,徐志摩的父亲横竖看不惯小曼奢靡的生活方式,果断切断了两人的经济来源,这让小夫妻俩的日子很快捉襟见肘。
后来,他们移居上海。陆小曼喜爱上海十里洋场的夜生活,结识了一批新朋友。有人请她吃饭、有人请她跳舞,有人怂恿她票戏义演,她很快成为上海滩社交界大红大紫的明星。
▲ 陆小曼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从小过惯了豪华铺排的生活,挥霍之时,从不问钱的来处。
1930年秋,徐志摩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补贴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
写作、 *** ,忙得分身乏术,入不敷出的窘迫把他搞得疲惫不堪。再加之性格差异以及生活方式及习惯诸多迥异,夫妻俩的硝烟战火日益频发。
她曾经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我从前常听人说,生离死别是人生最难忍受的事情,我老是笑着说人痴情,今天才身受着这种说不出叫不明的痛苦,生离已经够受了,死别的滋味,想必更不堪设想吧。
谁知一语成谶。
▲ 话剧《徐志摩》剧照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了一架飞往北平的飞机。
此前,他们又爆发了一次冲突,不肯听劝的她竟以烟枪向他投掷,盛怒的他拂袖而去。
结果,因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党家庄地区触山爆炸,机毁人亡。
徐志摩的死在各界引起震动,沈从文、金岳霖、梁思成、张奚若等前往吊唁。
灵堂上高悬着郁达夫的挽联: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能再得一声河满,几点齐烟,化鹤重当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4
噩耗传来,陆小曼立刻昏厥过去。在灵堂上,她更是数度哭倒,醒来的她仍难以自持,悲恸欲绝。
徐志摩虽然不是她杀的,但她觉得是因她而死。
▲ 陆小曼面对外界洪水滔天一般的指责,她不辩一词。在致徐志摩的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徐志摩的死,让她大梦初醒,痛悔不已。
她曾经那么明艳照人,活色生香,但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终身素服,形容枯槁。
王映霞回忆:“他飞升以来,小曼素服裹身,我从未见她穿过一袭红色的旗袍,而且闭门不出,谢绝一切比较阔气的宾客,也没有再到舞厅去跳过一次舞……”
▲ 陆小曼她在给胡适的信中也这样写道:“我受此一击,脑子都有些麻木了,有时心痛起来眼前直是发黑,一生为人,到今天才知道人的心竟是真的会痛如刀绞,苍天凭空抢去了我惟一可爱的摩,想起他待我的柔情蜜意,叫我真不能一日独活。”
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她用正楷写的白居易的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无边的思念中,她把自己糟蹋得很厉害,牙齿完全脱落,没有镶过一只,后来已然成为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太婆了。
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倘使我不得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在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的人生也就此萎谢了。
▲ 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佛家有言,人间有了爱恨嗔痴,才有诸般苦难。
她以为他们是一生一世的,结果属于他们的佳期只有5年。
这短短的5年,仿佛燃尽了她的一生。
5
处理完徐志摩的后事,她将仆人悉数遣散。
除了闭门谢客,她杜绝一切社交活动,余生她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全力整理徐志摩的遗作。
“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这是她暗暗向他立下的誓言。
▲ 陆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后的三四十年时间里,她为他编写了《云游》、《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徐志摩全集》等书籍。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在徐志摩遗作出版过程中,她碰到了太多的艰难与乖遇。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跑出版社,关心着徐志摩文集的出版,在希望与失望中辗转往复。
这成了她生命中的最大精神支柱。
也正是在这时,她的经济每况愈下,烟瘾越来越重,以致病体支离。
她身体本来就羸弱,因为离婚前夕打掉了与王赓的孩子,调养不好更雪上加霜。每每宿疾发作时,总是痛不可言。
徐志摩在世时,为她寻得一推拿高手翁瑞午,陆小曼犯病时,就请翁瑞午过来,在他精心地调理下,小曼很快便恢复了元气。
▲ 翁瑞午翁瑞午是苏州人,世家子弟,懂绘画,会唱京戏,昆曲也很拿手,很受梅兰芳赏识。胡适称他为“自负风雅的俗子”。同时因为他高超的推拿技术,深得陆小曼信任。
甚至在他的影响下,陆小曼学还会了吸食 *** ,最初虽是为了镇痛之用,但日久成瘾。
就在徐志摩失事的前一天,徐志摩还曾拜托翁瑞午,在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帮他照顾好陆小曼。
徐志摩死后,翁瑞午经常去看望她。
她孀居无告,在无边痛苦的海洋里载浮载沉;而他呢,早已对她倾慕已久,只是一腔爱恋悉压心底。现在,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照顾她,呵护她。
*** 会令人上瘾的,连这种“好”也让人不知不觉地沉迷。
▲ 翁瑞午和陆小曼起初,两人都分室而居。后来,因为仰赖于他经济上的接济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陆小曼无以回报,最终委身于翁瑞午。
胡适曾要求她与翁瑞午断交,未果;她心意自明:对翁瑞午只有友情、没有爱情:“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
她贪恋着那点照拂与温暖,就像溺水之人,努力去求援一根救命的稻草。
不过提出原则性的一点是让翁“不弃发妻”。
原因之一,是她无法忘掉徐志摩,曾经沧海,不思再嫁;其二,翁瑞午的妻子是旧式女子,离开翁瑞午,恐她难以生存。
1961年,翁瑞午病重。他找来两位相交甚好的老友,抱拳请托:“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 老年陆小曼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恢复独居。
此后,她唯一的陪伴就只剩下绘画了。
陆小曼自幼学画,先后师从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键等名家,1926年即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其作品气韵生动,天然出新,令名家也不禁为之称道。
徐志摩逝世十年后,潜心绘画的小曼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多件,山水、仕女、花鸟虫鱼等,清致俊雅,毫无匠气,画作展出后,轰动一时。
1949年,小曼又以卓尔不凡的画艺和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入选了全国美术展。
▲ 陆小曼成为慰劳会戏剧骨干时的照片1958年陆小曼正式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并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
晚年的陆小曼以书画为友,云霞点染处,山水形胜地,漫漶了浓稠的悲情,转嫁生命的苍凉,竟成了最大的聊寄。
1933年清明,陆小曼回徐志摩老家海宁硖石为其扫墓之后,画得一幅《湖山寂寥》,并于其上题诗一首:“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这“寂寥”二字,怕是她后半生的心情写照了。
▲ 陆小曼画作那钟鸣鼎食之家的淋漓金粉,那曾经衣香鬓影的十里洋场,那曾与徐志摩你侬我侬的缱绻成欢,都已成为渺渺前尘。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孤独离世,享年63岁。
在陆小曼灵堂上,只有一副挽联,与徐志摩死时几十副挽联蔚为壮观的情形有云泥之别。这唯一的挽联深表敬呈,但意多叹惋: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由于没有子女,她的骨灰因无人认领而被人遗弃。若干年后,堂侄为她立了一座空冢作为纪念。
▲ 陆小曼她成于锦衣玉食的豪门世家,也毁于骄奢纵逸的大小姐做派。
《金刚经》有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传奇的好处是,让自己的一生避免了平庸与平凡,但它的另一面则是,一生也因此如梦似幻,卷万千波澜。
在人生这出多幕剧中,生旦净末丑,起承转合。导演,除了翻云覆雨的命运,还有我们自己。
本文节选自荠麦青青新书《你若在对岸,我必定勇敢》(青岛出版社,2019)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励志书,讲述了20世纪知名才女、名媛们的爱情励志传奇。全书 *** 了26位才女、名媛的动人故事,展现她们的自我成长、自我治愈以及感天动地的非凡人生经历。有道是:满纸云霞,有无限烟波;他人际遇,亦洞见每一个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