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李峤的中秋月诗词(李峤的中秋月二首),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李峤的中秋月诗词(李峤的中秋月二首)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李峤的中秋月诗词(李峤的中秋月二首)

本文目录

中秋月唐李栋的古诗。?

中秋夜

作者: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文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2]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月其一唐李峤?

中秋月二首其一

唐、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赏析:

这月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缺了又变圆,千秋万代东风一直在对它吹拂。

 什么人在月亮上种了丹桂,为什么枝干不长出月轮之外?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李峤[中秋月]的解释?

初唐诗人李峤写的两首五绝《中秋月》,构思和别人不同,他没有咏叹中秋圆月的美好,而是由月亮引出了一些奇妙的遐想.(一)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一)的意思是:这月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缺了又变圆,千秋万代东风一直在对它吹拂.是谁在月亮里种的桂树,它的树枝为何从不会长出圆圆的月轮之外.

《中秋月》(二)的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李峤这两首诗,很有一些新意.第(一)首他对人们传说中月亮里有桂树提出了怀疑,说为何桂树枝不会长到月亮外面来.在第(二)首中,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中秋月其一古诗注音版?

中秋月古诗加拼音

  mù yún shōu jìn yì qīng hán , yín hàn wú shēng zhuǎn yù pán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ǐ shēng cǐ yè bù cháng hǎo , míng yuè míng nián hé chù kàn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作品原文《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诗人背景主旨?

背景主旨意在表达一种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中秋至,送上祝愿,一送月圆不用花钱,二送人圆没有时限,三送梦圆努力实现,四送佳缘幸福美满,五送我心愿,祝你天天开心无极限。用我的真心做陷,用我的祝福做面,裹住美满与甜蜜,在这美丽的中秋佳节,送上我为您特制的月饼,愿您品出我的真情意。愿你和家人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十月秋来的诗句?

下面是十月秋来的60句诗句:

1、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李白《九日》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3、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4、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5、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適《送魏八》

  6、西风梧井叶先愁。——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7、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李世民《度秋》

  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9、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1、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2、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13、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14、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徐玑《秋行》

  15、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6、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7、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18、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9、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20、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21、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22、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3、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24、教他珍重护风流。——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25、钿筝歌扇等闲休。——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26、悠悠岁月天涯醉。——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27、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9、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30、眼中人去难欢偶。——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31、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32、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33、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4、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5、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6、但把清尊断送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7、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3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0、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41、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42、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43、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44、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45、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4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8、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4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0、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5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2、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5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4、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55、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56、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7、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58、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59、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60、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中秋夜正楷诗句?

李峤《中秋夜》古诗鉴赏

【原诗】

圆魄①上寒空②,

皆言四海同。

安知③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注释】

①圆魄:指中秋圆月。魄,月亮。

②寒空:寒冷的高空。

③安知:哪里知道。

【诗人简介】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传说在李峤小的时候,有人托梦给他,并送他一支神笔,后来他的文章就写得非常出色。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家”。

【翻译】

清寒的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暴风骤雨呢?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咏中秋的月亮,来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的道理。

为了说明道理,诗人特意借中秋之月来描写,可见选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撇开圆月与风雨可以并存的事实,首先就人人“皆言”的内容来讲,也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概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曾三度任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因此,在诗中他既写出了对当时政局的认识,慨叹官场的起伏、人情的冷暖,又揭示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的真理。这看似信手拈来的20个字,既说情又说理,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更多李峤的中秋月诗词(李峤的中秋月二首)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