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斜字在古诗中的读音?
“斜”字在古诗词里的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①形容词,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②动词,倾斜;③姓。 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我举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的读音: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的诗集注解中曾有特别提示,为了押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á”,但是近年来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需要,“xiá”的读音便被取消了,以致于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权威的工具字典中都显示“斜”字只有“xié”的读音。但是,即便是为了“规范读音”,我仍认为这种改法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其一,古诗文不单纯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民族的优秀文化,而这一民族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特别富有感染力。上边的两首古诗都是押“a”的韵,若把“斜”字读成“xié”的音,整篇古诗的韵味便大大降低。 其二,从不少古诗的遣词规律来看,“斜”字在我国古代应该存在“xiá”的读音。如唐代诗人韩翃(音hóng)的《寒食》一诗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斜”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中也有一个“斜”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首诗同样都是押“a”的韵,“斜”字也都正好出现在诗的“韵角”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的位置被称为“韵角”,而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们怎么可能连韵律都不讲究呢?倘若当时“斜”字不是“xiá”的读音,诗人怎么可能把它用到这样的位置上去呢? 但“斜”字在古诗词里并非只有“xiá”音,《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中就有举例,如杜牧的诗《怀钟陵旧游》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字都念“xié”。因此,要判断在古诗词中“斜”字读“xié”还是“xiá”,应该结合整首诗或词连看,看有没有涉及到押韵的问题。若涉及到押韵,一般发“xiá”音,若不涉及押韵,则一般发“xié”。
古诗《风》的最后一句“入竹万竿斜”的斜怎么读?
TAG:斜字古诗词读音《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
①形容词,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
②动词,倾斜;
③姓。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的“斜”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渡》,全诗如下: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首诗讲述了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中的所见景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能不能换从两个方面来看。
斜月的景象
“斜月”顾名思义就是斜挂的月亮,指明了时间是在月亮斜挂的时候。作者在金陵渡口边的小山楼上看到潮水起落,斜月倒映在夜晚的江水中。从表面的意思来看这里的斜月里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就是斜挂的月亮。但是如果把如果把斜月与前面的诗句相互联系起来就可见特别之处。
本诗主要抒发了的是行人愁绪的情感,行人在渡口为了出行而发愁。夜晚看到了斜月听到了潮水都是行人愁绪的体现——考虑到斜月出现的时间是在下半夜(月亮已经开始落下),这个时候其他人早就已经熟睡了。
但是这个行人却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说明了这个行人并没有入睡。斜月写出了这个行人愁得难以入眠的情态。为什么难以入眠?前路漫漫,归家无期。
所以,斜月中的斜字比换成圆或者缺要好。
斜月的意象
月亮在古代的诗歌中有特殊的含义,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所以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就有离别与相思,有家乡和思乡等意思。而斜月所带有的时间特性更具有吸引力,斜月所指时间是在夜未尽天未晓的时候,这个时候月西斜,月亮不在是圆月而呈现出一种残缺的状态来。所以斜月中就有了残缺不完整的含义,就包含有分离的意味。
关于“斜”的读音?
你好,我是【fdigk32474】,很高兴为你解答。 “斜”字在古诗词里的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①形容词,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②动词,倾斜;③姓。 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我举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的读音: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的诗集注解中曾有特别提示,为了押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á”,但是近年来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需要,“xiá”的读音便被取消了,以致于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权威的工具字典中都显示“斜”字只有“xié”的读音。但是,即便是为了“规范读音”,我仍认为这种改法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其一,古诗文不单纯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民族的优秀文化,而这一民族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特别富有感染力。上边的两首古诗都是押“a”的韵,若把“斜”字读成“xié”的音,整篇古诗的韵味便大大降低。 其二,从不少古诗的遣词规律来看,“斜”字在我国古代应该存在“xiá”的读音。如唐代诗人韩翃(音hóng)的《寒食》一诗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斜”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中也有一个“斜”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首诗同样都是押“a”的韵,“斜”字也都正好出现在诗的“韵角”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的位置被称为“韵角”,而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们怎么可能连韵律都不讲究呢?倘若当时“斜”字不是“xiá”的读音,诗人怎么可能把它用到这样的位置上去呢? 但“斜”字在古诗词里并非只有“xiá”音,《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中就有举例,如杜牧的诗《怀钟陵旧游》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字都念“xié”。因此,要判断在古诗词中“斜”字读“xié”还是“xiá”,应该结合整首诗或词连看,看有没有涉及到押韵的问题。若涉及到押韵,一般发“xiá”音,若不涉及押韵,则一般发“xié”。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