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黄庭坚诗的文学表现?
黄庭坚诗歌的文学表现为艺术风格,黄庭坚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歌风称为“黄庭坚体”。
黄庭坚诗歌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元祐二年(1087),苏轼作《送杨孟容》,自注说:“效黄庭坚鲁直体。”黄庭坚作诗歌和之,有“我诗歌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和“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等句,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是典型的“山谷体”。
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
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有显著的特点。他流传下来的一千九百多首诗,约有三分之二是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的诗,这种题材趋向与王安石、苏轼基本相同。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会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
其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识。例如《演雅》一诗,咏及蚕、蛛、燕、蝶等43种动物,它们本来全是自然意象,查是黄诗并没有到自然界中去观赏这些禽鸟虫鱼,而是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去认识它们,全诗充满着典故。又如茶本来是一种生活用品,但在黄诗中茶却成为文人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例如《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的文学品质?
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塑造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
黄庭坚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关门弟子,在北宋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门四学士”。另外,黄庭坚不仅文学造诣极高,乃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书法更是一绝,可以说独树一帜,堪称当时书法界翘楚。因此,他是苏东坡诸多弟子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位,生前已经与恩师苏东坡齐名。??
黄庭坚的文品风格?
黄庭坚诗歌声律奇峭,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歌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感情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歌律规定的平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
黄庭坚的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风格是用典广博多样。黄庭坚在诗歌中好用典,而且用典涉及范围广泛。
黄庭坚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黄庭坚诗学杜甫,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诗的代表人物,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力超过了苏轼。苏诗无迹可求,学苏诗者极少。黄庭坚的诗,却于法度上非常严谨,而且,说理细密,是宋诗全盛时的代表诗人。
黄庭坚诗歌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
(二)讲究修辞造句。
(三)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
(四)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
黄庭坚诗的意义?
黄庭坚也是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宗,而且无论是诗歌,还是词作也都是一绝,另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更是使得他与当时的苏轼齐名;民间关于他练习书法的故事,那也是比比皆是,据说他为了练好字,毛笔写坏的笔头堆成了一座小山,窗户外面的竹子也被染黑,也正是他的这种勤奋,以及努力,最终使得他的字在当时名气很大,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楷模;即使是到了今天,他的书法作品早已是成为了天价艺术品。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赏析?
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
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文字狱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
黄庭坚以其鲜明的诗学主张和体现宋诗美学风范的卓越诗歌成就而为诗坛所瞩目,更由于他为后辈诗人提供了具体的创作门径,使他们有诗法可循,黄庭坚因此受到众多学诗者的拥戴。陈师道即尽焚旧作,转学黄诗。而他的创作实绩使他很快与黄庭坚一起成为这一诗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