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杰明·富兰克林,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一个肖像印在百元美钞上的美国政治家,“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是由他起草;
他是一个不为自己谋利的发明家,避雷针:双光眼镜虽是他的专利,但他从没有从中获取一分报酬;
同时,他也是一个栽树留阴的公民活动家,美国发源地费城的第一个消防部门、图书馆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他发起创办;
……
富兰克林一生有许多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
在他晚年写过一本关于自身经历的传记——《富兰克林自传》,在这本书中,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奉为金科玉律的13条戒律写在《自传》之首。
13条戒律分别是:节食:节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劳:诚实:正直:中庸:整洁:宁静:贞节:谦逊;
这13条戒律,包含了为人处世的哲学:有效工作的方法以及生活有序的捷径,除此之外,在这13条戒律后面有着更深层次的内容。
反人性与顺从人性的表现
价值来自于对人性的约束
人性喜欢在舒适区内:贪婪、自私、懒惰、极端、发泄、凌乱、短视等;
而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坚持、克服恐惧、克服挫折等都属于反人性的行为,而正是这些行为为创造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无论艰苦卓越: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还是目前工业上所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些在精神上竖起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一个成就是在顺应人性劣根性上获取的。
大多数有价值的都是反人性中获取的,富兰克林的13条戒律,节食控制食欲、节言减少发泄、秩序 *** 散乱、决心抗拒拖延……因饮食导致的肥胖、因情绪发泄引起争吵、因秩序缺失引起的社会公德缺失、拖延癌症晚期……在我们的生活里可以说绝不少见,而这引起这一切的是人性中不良的部分:放纵与贪婪。
不约束人性,你得到的价值或许和你所期望的那个生活本应该的样子并不一样,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是生命中最可悲的事情。
戒律的背后是对生活深沉的爱
舍不得吃大餐的诱惑、受不了减肥过程中的劳累、控制不了情绪发泄的 *** 、撇不开拖延症带来一时的爽快……“反人性”的行为真的很难做到,戒律不是一般人可以奉行的,没有强大的动力是难以持续下去的,这就是你与别人最大的区别。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没有终点的行程到哪都是起点;
多少人在迷惘自己的未来,找不到自己的去处,那是因为你并真正感受自己的生活,你不知道自己生活里面到底缺少了什么,或许你缺少钱,或许你缺少爱,或许你的内心渴望一个有懂你的知己,或许你的生活一团凌乱,不热爱生活,不厘清缺失,谈何去处?
内心的渴望不足以支持你燃烧,放弃和半途而废再所难免;
常听人感叹说:“听过那么多道理,缺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想的,今日不做推明日,一推便是这过不好的一生。
不热爱,何以规划远方;不渴望,何以到达彼岸?
你过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生活。
行戒律是弥补缺失,生命质量需要经营
人的一生都在缺失中度过,在年少的时候缺少阅历和知识,年龄稍长缺失自己的空间,到了年老的时候缺失精力……
人的一生都在和缺失做斗争,年少的时候在外闯荡学习技能,年龄稍长努力向上获取地位,到了老年的时候还想着大干一番……
这一生与缺失的关系:需要,则缺失;缺失,则想要圆满。
这缺失的圆满,就是生活的方向,这戒律就是准则。
厨房好像很久都没有开火了,书房里的书好久没有翻开了,朋友也有段时间没有见过面了……你感觉自己的生活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显而易见,缺少了生活的气息;
你爱生活,你在生活里必将受到更多的爱;你对生活得过且过,那生活最终还给你的是一团糟糕;
你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如何对待你,生活得不到有效的经营,会破产,会负债累累!
热爱生活,约束人性,提高生命质量,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的使命。
然而,似乎我们绝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并不是告诉我们去学会热爱生活,去更快乐的生活,而是不断的学习知识、学习技能,这技能是谋生的,是如何获取报酬的,这也是一种缺失,一种迫在眉睫需要圆满的缺失。
路有远方,心中有诗,好酒在手,身边亲朋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