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目标(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计划)

1.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内容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2.幼儿园生活活动常规培养目标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指南》的实施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紧密相关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对幼儿园每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进行有序、合理的安排,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奏、有劳有逸,并使整个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保持正常、稳定的节奏。

3.幼儿生活常规培养有哪些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以及过渡环节等其中,生活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盥洗、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等,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渗透社会性教育、行为练习以及发展认知能力和扩展知识经验的机会。

4.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的重难点

那么,如何结合《指南》精神,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培养目标及组织建议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详细、周全地考虑,比如: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考虑培养目标是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注意什么、怎么应对等问题。

5.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重要性

为方便研究,笔者将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分为3个环节:来园、离园环节,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进餐、睡眠、盥洗环节下面将上述3个环节与《指南》相关领域的培养目标建立联系,并对教师组织各个环节活动提出一些建议(一)来园、离园环节来园、离园环节与《指南》的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密切相关。

6.幼儿园常见的培养生活常规的方法有哪些

来园、离园环节是师幼互动的开始和结束,是体现教师教育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健康领域与来园、离园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身心状况方面的目标在身心状况方面,以幼儿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为目标比如:让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当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发生变化时,能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并融入新的环境。

7.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教研计划

第二,语言领域与来园、离园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倾听与表达方面的目标在倾听与表达方面,以幼儿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为目标比如:幼儿进班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愿意与他人交谈,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幼儿能够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在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给予回应等。

8.幼儿园日常生活培养目标

第三,社会领域与来园、离园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人际交往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以幼儿愿意与人交往、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等为目标比如:幼儿有礼貌地向成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关注到别人的情绪,愿意帮助别人。

9.幼儿生活常规培训心得与体会

在社会适应方面,以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等为目标比如:幼儿喜欢上幼儿园,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感到快乐;知道班级规则的意义,能够遵守大家约定的规则;热爱自己的幼儿园和班级,愿意为集体做事;等等。

10.幼儿生活常规培养内容

结合《指南》的相关培养目标,对教师组织来园、离园环节提出几个建议一是微笑迎接,亲近幼儿,并提醒幼儿向师长、小朋友问早二是关注幼儿情绪及健康状况,如有发现异常,要及时与保健医生和家长联系三是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四是教师应与家长简短地交接或交流例如:幼儿来园时,教师站在教室门口,询问家长幼儿情况;幼儿离园时,给家长简单交代幼儿情况等五是观察幼儿能否放好自己的物品,如未能放好,教师要提醒幼儿对于年龄小或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及鼓励。

六是指导幼儿开展晨间劳动,如照料、观察自然角或种植园地(二)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与《指南》的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第一,健康领域与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身心状况方面、动作发展方面、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的目标。

在身心状况方面,以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等为目标在动作发展方面,以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等为目标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以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为目标。

比如:幼儿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第二,社会领域与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人际交往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在人际交往方面,以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等为目标。

比如: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活动,愿意与大家分享活动中的发现;自由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等等在社会适应方面,以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等为目标。

比如:幼儿愿意并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快乐;能遵守晨间锻炼的相关规则,能与同伴协商制定一些新的游戏规则;等等第三,科学领域与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科学探究方面、数学认知方面的目标。

在科学探究方面,以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等为目标比如:感知晨间锻炼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发现运动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体验晨间锻炼中会用到的数字方面的知识;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晨间锻炼时的位置和方向;能辨别自己的左右;等等。

综合《指南》的相关培养目标,对教师组织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提出几个建议一是活动前与保育员交流,做好活动物品的摆放和场地的规划布置工作二是检查幼儿的服装、鞋子是否适合锻炼三是做好幼儿保育工作及生活习惯培养,如晨间锻炼后穿脱衣、饮水等。

四是按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有计划地组织晨间锻炼的活动密度和强度五是观察、指导、参与幼儿的自由活动,并能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时间六是晨间锻炼时要有示范比如:教师的节奏要准确,动作要有力,精神要饱满,能调动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适时提醒、纠正个别幼儿的动作。

此外,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中安全是重中之重,教师组织时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器械的摆放方式要利于幼儿的取放和活动的展开,不能放在主要的通道上二是幼儿活动空间要宽敞,避免拥挤和碰撞三是对幼儿运动动作和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现状。

组织开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从高处往下跳、翻滚、攀爬等)时,教师要有保护措施,杜绝安全隐患四是幼儿的穿着以舒适为前提,便于运动五是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时,教师要科学控制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综上所述,在晨间锻炼、自由活动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到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以便及时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进餐、睡眠、盥洗环节进餐、睡眠、盥洗环节与《指南》的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第一,健康领域与进餐、睡眠、盥洗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的目标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以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等为目标。

比如:幼儿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知道保护眼睛和牙齿的重要性和方法,午睡后能整理自己的物品,会使用班级里的简单劳动工具等第二,语言领域与进餐、睡眠、盥洗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倾听与表达方面的目标在倾听与表达方面,以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为目标。

比如:别人讲话时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回应,会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语气等第三,社会领域与进餐、睡眠、盥洗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在社会适应方面,以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为目标。

比如:幼儿在进餐、盥洗时能自觉排队等候,不插队;幼儿在进餐时懂得节约粮食,在盥洗时懂得节约水;等等第四,科学领域与进餐、睡眠、盥洗环节相关的培养目标有数学认知方面的目标在数学认知方面,以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等为目标。

比如:幼儿吃点心时,通过一一对应、数数的方法比较点心的多少;能注意点心和餐具等较明显的形状特征;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的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等等结合《指南》的相关培养目标,对教师组织进餐、睡眠、盥洗环节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洗、先小便再洗手、用肥皂洗手、节约用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等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教师要指导和培养幼儿有序地取放杯子、安静进餐、进餐后擦嘴等三是组织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特点设计、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而且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是教师应参与幼儿的自由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师幼情感五是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活动材料二、实现幼儿园生活活动培养目标的措施上文梳理了《指南》在幼儿园生活活动方面相关的培养目标,并对教师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各个环节活动有所建议。

对于如何实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建立科学有效的幼儿园生活活动常规,掌握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教育技巧着手(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幼儿园生活活动常规教师需要认识到稳定有规律的生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有规律的生活活动,有利于幼儿大脑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保护幼儿大脑,促进大脑发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有规律的生活活动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根据《指南》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活常规第一,制定的生活常规应该简单、具体、可操作,即利用幼儿熟悉的方式制定规则。

例如:某幼儿园开展幼儿进餐活动时,教师编了这样的一首儿歌:“两只小脚并并拢,一起放在桌子下(坐);身体靠近桌子边,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勺(拿);饭菜放进嘴巴里,赶紧嚼碎咽下去,再舀一勺放进嘴(吃)”利用儿歌开展的进餐教育,既能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还能有效达到进餐教育的目的。

第二,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制订规则这就需要教师把更多的自 *** 交给幼儿,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某幼儿园进行自由活动,幼儿都很开心地交换着自带玩具当自由活动结束时,有部分幼儿没有及时把借来的玩具归还原主,影响了部分玩具主人的心情,最终引起了争吵。

教师发现此情况后,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活动视频,组织了班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活动与幼儿共同制订自由活动的新规则第三,常规培养要有预见性、一致性、反复性预见性指的是先要求、后活动这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和预判能力。

一致性指的是同一类型活动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同时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的要求也要保持一致反复性指的是反复提醒和引导幼儿遵守生活活动规则第四,教师在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安全事故易发环节有活动的过渡环节、户外运动环节、入园和离园环节等。

预防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好办法教师要时刻观察、预判,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二)教师要掌握生活活动的组织技巧教师实施生活常规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有效提高生活活动的教育效果其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巧妙合理地使用各种信号。

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音乐,小铃、铃鼓等器械声音,替代教师的指令例如:利用手指游戏串联每一个过渡环节,使用不同的音乐表示收归玩具,使用铃鼓、小铃提示户外活动的开始等当然,这些信号的使用需要教师提前与幼儿共同约定,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让幼儿去逐步适应。

第二,用幼儿看得懂的方式表达规则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生活活动中与幼儿约定的规则,要在实际中用幼儿能看得懂的方式表达其规则的内容例如:设置喝水标志时,事先与幼儿讨论取水、喝水的常规要求(倒半杯水、小口喝、杯子放回原处等),将这些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贴在班级饮水设备旁。

幼儿每喝一次水,就在喝水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记录时可用笔打钩、画圈,或盖章等方式,让记录简单一点、有趣一点这样既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也方便教师统计每个幼儿的喝水情况三、结语综上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环节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环节时,教师要紧扣《指南》的“幼儿中心”这一宗旨,并且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实施符合《指南》要求的生活活动,这样才能更科学有效地提升幼儿园生活活动环节的教育质量,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